注意周围同学?声音大小?语调?和谐?她脑子里一片混沌。她明明只是在认真读书,像过去一样,尽力把每个字都读清楚,这难道不是正确的吗?为什么这样反而成了“不和谐”?她困惑地、几乎是机械地点了点头,喉咙发紧,心里却像塞满了浸水的棉花,沉甸甸、湿漉漉的,七上八下。
这个沉重的谜团,让她在接下来的算术课和手工课上都无法真正集中精神。手指笨拙地捏着彩纸,脑子里却反复回响着老师那句“和谐”、“舒服”。直到第二天的阅读课。
这一次,当河田老师宣布翻开课本开始领读时,小夜没有像昨天那样立刻开口。她强迫自己暂时闭上嘴巴,像一个潜伏在声音丛林里的观察者,只是竖起了耳朵,调动起前所未有的专注力,去倾听、去分辨这间教室里涌动的声浪。
河田老师温柔的开篇句落下后,全班童声的合唱再次响起。这一次,小夜屏息凝神,如同调试精密的仪器,剥离了整体的喧哗,清晰地捕捉到了声音内部的“分裂”。
坐在教室左侧和前排的男生们,他们的声音如同涨潮的海浪,普遍洪亮、有力,甚至带着点刻意为之的粗粝感和拖长的、炫耀般的尾音。“老——爷爷——住在——山——脚——下——!” 仿佛这不是朗读,而是一场声音的角力,谁更大声,谁更能吸引注意,谁就赢得了某种无形的勋章。那是一种属于男孩子的、未经驯化的、充满原始表现欲的声线,坦荡而张扬。
而占据教室右侧和中间区域的女生们,她们的朗读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她们的声音普遍轻柔、甜美,像春日拂过花瓣的微风。音量被有意识地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不会过于尖利或喧宾夺主。更显着的是语调——她们总在不经意间,将句子的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一种天然的、或者说被社会文化所塑造的“可爱”腔调,听起来更加“文静”、“乖巧”,如同精心排练的童谣。“老爷爷好心地~帮助了~受伤的小鸟~”。藤原步美的声音是其中的典范,清脆悦耳,婉转流畅,每一个上扬的尾音都像精心打磨过的珍珠,散发着被广泛认可的“女孩”特质的光泽。
而昨天,她“小光式”的、清晰平实、音量适中、语调几乎没有任何起伏变化的朗读声,落在这一片泾渭分明的童声合唱里,既不属洪亮粗犷的男声阵营,也不属轻柔婉转的女声阵营,像一个突兀的、棱角分明的异类,硬生生插进了流畅和谐的乐章里!难怪同学们会侧目,老师会皱眉!
在他人听来,一个顶着“铃木夜”名字、穿着女孩衣服的孩子,却用接近男孩子的、缺乏“可爱”修饰的、甚至显得有些“硬邦邦”的声音朗读,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和谐”,一种对无形规则的僭越!
原来如此!
小夜(小光)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仿佛被无形的巨锤狠狠砸中。
在之前的学校,作为男孩小光,他从未、也根本不需要去注意女生们朗读时用了什么样的声音!那是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模糊的背景音。他只需要像其他男生一样,挺起胸膛,用自己觉得舒服的、能清晰传达意思的声音读出来就好。谁会去关心女生读得是“可爱”还是“不可爱”?那与他何干?
可现在,被迫套上“铃木夜”的壳子,她的一举一动,包括最细微的呼吸和声带的每一次振动,都被强行纳入了“女孩”的评判体系里。连读书的声音,都要符合那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可爱”规训!这要求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瞬间勒紧了她的喉咙。
一股强烈的荒谬感与深沉的无力感席卷了她。
原来当女孩子,连呼吸的深浅、说话的腔调都要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去迎合某种预设的模板吗?
这沉重的认知让她感到诧异。
正当她内心翻江倒海,被这声音的牢笼困得动弹不得,不知该如何发出下一个音节时,她感受到了来自讲台方向的凝视。河田老师正温和地看着她,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里,此刻清晰地传递着鼓励,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殷切的期待。那目光仿佛带着实质的温度,落在她脸上,无声地催促着:“试试看?像藤原同学她们那样?像其他‘女孩子’那样?”
小夜的身体瞬间就僵硬了。
一股巨大的、源于本能的抗拒感在胸腔里猛烈地冲撞、咆哮。模仿那种娇滴滴的、刻意上扬的、被驯化过的“可爱”声线?这简直比被迫穿上那条粉色的、缀着可笑蕾丝的裙子更让他感到可笑!这感觉就像在亲手拿起一把钝刀,一点一点地、将自己仅存的那点属于“小光”的印记全部切割掉。那是“小光”曾经存在过的证明,那是小夜她与过去那个奔跑在阳光下的男孩之间最后的联系……
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呢?继续用原来的声音,只会继续被当成“怪人”、“不合群的孩子”,引来更多探究的目光、窃窃私语,甚至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危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当小光变成了小夜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当小光变成了小夜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