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淅淅沥沥,缠绵了数日,终于在一个清晨悄然停歇。久违的阳光穿透薄云,洒在湿漉漉的江面上,泛起粼粼金光。
幸州老城像是被彻底洗刷过一般,青石板路洁净如新,屋檐下的水珠闪烁着晶莹,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花草混合的清新气息。春天,终于露出了它最明媚的笑脸。
雨停了,沈屿的“躺平”生活也恢复了户外模式。他重新扛起鱼竿,走向江边。肖诗雅的到来,并未改变他的生活节奏,只是让这节奏里多了一抹温柔的底色。
她依旧会跟着他去钓鱼,有时带着吉他,有时只是安静地坐在他身边,看水波荡漾,看浮漂沉浮。
她不再笨拙地尝试做饭,而是学会了煮一手好茶,沈屿钓鱼时,她便在一旁用小炭炉烧水沏茶,茶香袅袅,与江风融为一体。
两人之间的话依旧不多,却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沈屿钓到大鱼时,肖诗雅会真心地为他高兴;肖诗雅偶尔接到工作电话,语气疲惫时,沈屿会默默递上一杯热茶。这种相处,平淡如水,却温润如玉,让双方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舒适。
春暖花开,江岸边的野花次第开放,星星点点,煞是好看。沈屿有时会带肖诗雅去更远的上游支流探险,那里人迹罕至,水清见底,鱼种也更加丰富。
他们像两个逃课的孩子,在山水间尽情嬉游。肖诗雅脱掉了高跟鞋,换上了轻便的布鞋,跟着沈屿踩过溪石,穿过竹林,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毫无负担的笑容。
她会指着水中的游鱼惊呼,会为发现一丛罕见的野花而雀跃,也会在沈屿专注钓鱼时,偷偷用手机拍下他挺拔沉静的侧影。
这些时光,美好得如同偷来的。他们都心知肚明,这份宁静是暂时的。肖诗雅的世界在远方,有无数通告、演出、合约在等待着她。
她的经纪人李姐已经打了好几个电话,语气一次比一次焦急,新的专辑宣传、重要的颁奖典礼、国际品牌的代言活动……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离别的气氛,在春意渐离时,悄然弥漫开来。
这天晚上,两人在露台吃饭。月色很好,江风轻柔。肖诗雅吃得很少,时不时抬头看看沈屿,欲言又止。
“有事?”沈屿放下筷子,看着她。
肖诗雅抿了抿嘴,低声道:“李姐催我回去了……明天下午的飞机。”
沈屿沉默了几秒,点了点头:“嗯,工作要紧。”
空气再次陷入沉默。只有江水拍岸的声音,轻轻回荡。
“这段时间……谢谢您,沈先生。”肖诗雅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有不舍,有感激,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眷恋,“在您这里,我过得很开心,很……踏实。”
“嗯。”沈屿应了一声,目光投向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江面,“想来的时候,再来。”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肖诗雅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她用力点了点头:“嗯!我一定还来!”
第二天,天色又阴沉下来,似乎又要下雨。肖诗雅收拾好行李,不多,来的时候一个箱子,走的时候依旧一个箱子,只是里面多了一把绘着青花瓷的油纸伞,和几本在古街淘来的旧书。
她没有让沈屿送她去机场,只说约了车到路口。离别,她不喜欢太正式,太伤感。
上午十点,车来了。细雨果然又飘了下来,不大,绵绵密密。
肖诗雅穿上那件来时的洁白长裙,外面罩了件风衣,撑开了那把油纸伞。她站在骑楼门口,回头看了看这栋住了短短一周、却让她无比留恋的老房子,又看了看站在门廊下的沈屿。
“沈先生,我走了。”她努力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明亮些。
“一路顺风。”沈屿的语气依旧平淡。
肖诗雅深深看了他一眼,仿佛要将他的样子刻在心里,然后转身,撑着伞,步入了蒙蒙细雨中。
她的背影在雨巷中渐行渐远,洁白的裙摆和素雅的油纸伞,在灰暗的雨景中,如同一幅移动的水墨画,清新,孤寂,又带着一种决绝的美。
沈屿站在门廊下,一直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老街的拐角,才缓缓收回目光。骑楼里,瞬间空荡了下来,只剩下窗外沙沙的雨声。
他回到三楼的露台,坐在那把旧藤椅上。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肖诗雅身上淡淡的香气,茶几上还放着她没喝完的半杯茶。一切仿佛都没有变,但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他拿起手机,翻看着相册。里面有几张肖诗雅在这里时拍的照片:有她笨手笨脚煎鱼时皱着鼻子的样子,有她坐在江边认真画画时的侧影,有她在古街雨巷中撑着伞回眸一笑的瞬间……还有一张,是他刚刚在她离开时,下意识举起手机拍下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穿着白裙、走在湿漉漉青石板路上的背影。
看着这张背影照,沈屿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一种情绪,一种意境,迫切地需要找到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后,我选择躺平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选择躺平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