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屿在墨水河畔连续两天的“垂钓”行为,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死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起初只是激起几圈微澜,但水面下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那个前来试探的中年男人的出现,印证了沈屿的预感——他的举动,已经引起了某些方面的注意。
但他依旧保持着极致的耐心,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静静地守在陷阱旁,等待着猎物自己露出更多的破绽。
第三天,沈屿依旧在清晨准时出现在墨水河畔那个熟悉的位置。天气阴沉,乌云低垂,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和河水的恶臭,预示着可能有一场雨。
他熟练地支好钓椅,抛竿入水,然后便如同老僧入定般,坐在那里,目光平静地望着墨黑色的水面,仿佛周遭的污浊与恶臭都与他无关。
与前两天零星路人的好奇目光不同,今天,沈屿明显感觉到,投向他的视线变得密集和复杂起来。有几次,他注意到有车辆缓缓驶过,车上的人拿着手机对着他这边拍摄。
还有几个看似路人的人,在他附近徘徊了许久,交头接耳。沈屿心知肚明,却佯装未见,依旧专注于他那根本不可能有鱼咬钩的“垂钓”。
果然,到了上午十点多钟,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几辆贴着不同媒体标识的采访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急停在路边。
车门打开,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的记者,以及背着长焦镜头的摄影师,如同发现了重大新闻的猎犬,迅速冲向河岸,瞬间将沈屿围了个水泄不通!刺眼的闪光灯和摄像机的红灯齐齐对准了他!
“沈先生!是沈屿先生吗?”
“沈先生!您为什么会在墨水河边钓鱼?”
“您知道这条河污染严重吗?您在这里钓鱼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否是又一次环保抗议行为?像之前的丰溪一样?”
“沈先生,请说一下您的想法!”
记者们的问题如同连珠炮般砸来,话筒几乎要戳到沈屿的脸上。长枪短炮的镜头,死死锁定着他平静无波的脸庞,以及他身后那条触目惊心的、散发着恶臭的墨黑色河流。
该来的,终于来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当今时代是惊人的。有人将“诗人沈屿在江夏魏林区墨水河垂钓”的照片和视频发到了网上,并关联了他之前在丰溪的“壮举”。这个极具标志性和话题性的画面,瞬间点燃了舆论的火药桶!
沈屿再现墨水河垂钓#
江夏墨水河污染#
环保卫士沈屿的新目标#
相关话题以惊人的速度冲上热搜!网民们沸腾了!
“卧槽!沈屿又出手了!这次是江夏!”
“墨水河?这名字……这水的颜色……我吐了!”
“果然是沈屿的风格!直接坐在排污口下面钓鱼!”
“这是要复刻丰溪奇迹吗?江夏环保部门颤抖吧!”
“这河也太吓人了!跟墨汁一样!这得排了多少污水?”
“记者们行动好快!已经包围沈屿了!”
“坐等沈屿发言!这次会写什么诗?《墨汁》?”
网络上关于墨水河污染的旧帖、当地居民的投诉、以及各种猜测分析,被迅速挖掘和传播开来。江夏市、魏林区,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眼前汹涌的人潮和刺眼的闪光灯,沈屿的脸上没有丝毫惊慌,甚至没有流露出任何意外的表情。
他缓缓放下鱼竿,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围拢的记者。他的眼神依旧清澈、镇定,带着一种仿佛置身事外的超然。
他没有立刻回答任何问题,只是静静地坐着,任由镜头拍摄。这种极致的冷静,反而让喧闹的现场渐渐安静了下来。记者们意识到,这位“环保诗人”的行事风格,与寻常名人截然不同。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比较资深的男记者,挤到前面,将话筒递近一些,语气尽量平和地问道:“沈先生,您好,我是江夏都市报的记者。我们注意到您连续几天在这条……污染严重的墨水河边垂钓。请问,您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对当地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无声的抗议?”
所有镜头和目光都聚焦在沈屿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现场一片寂静,只有河水缓慢流动的粘稠声响。
沈屿看着那位记者,又看了看周围无数双期待的眼睛,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谈论天气:
“钓鱼。”
简单的两个字,让所有记者都愣了一下。
“钓……鱼?”提问的记者有些错愕,“可是沈先生,这河水……明显不适合鱼类生存啊?”
沈屿的目光重新投向墨黑色的河面,淡淡道:“试试看。也许有鱼呢。”
这话听起来像是敷衍,但结合他此刻的行为和地点,却充满了强烈的反讽意味!在这条连细菌都难以存活的“死水”里钓鱼?这本身不就是最尖锐的控诉吗?
另一位女记者忍不住追问道:“沈先生,那您打算在这里钓多久?什么时候离开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后,我选择躺平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选择躺平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