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市的夏天,在“江南城超”掀起的全民狂欢中,如火如荼地行进着。
十三市的“字号之争”愈演愈烈,线上线下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和娱乐气息。沈屿依旧隐于酒店套房,通过邮件和偶尔的会面,冷静地观察并引导着这股汹涌的浪潮。
他提出的“冠军城市字号放大”策略,如同一剂强效催化剂,将这场业余足球联赛的热度推向了近乎现象级的层面。
各大媒体的深度报道、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街头巷尾的议论纷纷,都让“江超”成为了这个夏天江南省最炙手可热的词汇。
然而,就在这片属于绿茵场的喧嚣达到顶峰之际,另一股截然不同、却同样强大的情感风暴,在互联网的另一端悄然酝酿,并最终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了整个华语乐坛乃至更广泛的社会舆论场。
风暴的中心,是肖诗雅。
在馥海市的家中,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休养和艰苦复健,肖诗雅的伤势恢复神速。
腿上的石膏已经拆除,换上了轻便的护具,她已经可以借助单拐较为自如地行走,气色和精神状态都恢复到了受伤前的八九成。
身体的疼痛逐渐远去,但对事业的焦虑和对舞台的渴望,却与日俱增。三个月不能登台的空白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她无法真正安心。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沈屿(以“安知鱼”的名义)赠予她的那首《隐形的翅膀》,成为了她黑暗中最重要的那束光。
她反复研读乐谱,哼唱旋律,每一次练习,都被歌词中那种在绝望中孕育希望、在脆弱中生出坚强的力量深深打动。
这首歌,仿佛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精准地抚慰了她内心的每一处伤痕,也点燃了她重返舞台的熊熊斗志。
她没有听从经纪公司“等完全康复再发歌”的保守建议。
她深知,娱乐圈的遗忘速度有多快,三个月的沉寂已经足够让一部分粉丝流失,让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她必须用一种更强势、更震撼的方式宣告回归!而《隐形的翅膀》,就是她最有力的武器。
一个大胆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成型——她要拍摄一支纪实风格的MV!
不是那种精心编排、画面唯美的传统音乐录影带,而是一支真实记录她从受伤、手术、康复到重新走进录音棚全过程的纪录片式MV!
她要撕开明星的光环,将最脆弱、最痛苦、也最坚韧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公众!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遭到了经纪团队几乎一致的反对。
太冒险了!
将明星的伤病和狼狈公之于众,万一效果不好,岂不是自毁形象?
而且纪实拍摄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对肖诗雅尚未完全康复的身体也是考验。
但肖诗雅的态度异常坚决。
“如果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我怎么唱好《隐形的翅膀》?”
她看着经纪人李姐,眼神坚定,“这首歌的力量就在于真实!我要用最真实的方式,让它落地生根!我相信安知鱼老师把这首歌给我,也是希望看到它被赋予生命,而不是被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
她的坚持,最终说服了团队。
一个精干的纪录片摄制组迅速组建起来,全程跟拍肖诗雅的复健过程和单曲录制。
于是,在馥海市一家顶级录音棚和指定的康复中心里,一场无声的“战斗”被镜头忠实记录了下来:
镜头一:医院病房。
肖诗雅脸色苍白,左腿打着厚重的石膏被吊起,额角贴着纱布,眼神因麻药褪去而带着痛苦和迷茫。
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检查,她咬着嘴唇,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镜头二:康复室。
她满头大汗,在康复师的辅助下,艰难地尝试抬起打着石膏的腿,每动一下都疼得眉头紧锁,护具下的皮肤因摩擦而泛红。
她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咬牙坚持。
镜头三:家中。
她拄着拐杖,练习独立行走,步履蹒跚,有几次差点摔倒,被助理及时扶住。
她看着镜中自己略显憔悴的脸和笨拙的身影,眼神中有瞬间的失落,但很快被倔强取代。
镜头四:录音棚外。
她坐着轮椅,被推进大楼,脸上带着紧张和期待。
镜头五:录音棚内。
她拄着拐杖,站在麦克风前。这是她受伤后第一次正式进棚录音。
起初,气息因为久未练习和身体状态不佳而有些不稳,高音部分也显得吃力。
她一遍遍地重来,停下来休息,喝水,和制作人交流,调整状态。汗水浸湿了她的鬓角。
但当《隐形的翅膀》那温暖而有力的旋律响起,当她唱到“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时,她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歌声中注入了一种经历过磨难后才有的、撼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真挚情感!
那不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生命的呐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后,我选择躺平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选择躺平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