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吹拂着西郊皇庄那百亩试验田。与数月前的青绿不同,此刻田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收获景象。
兵士和招募的农人小心翼翼地将深埋土中的红薯挖出,红皮沾着新鲜的泥土,堆成一座座小山;土豆被从敦实的植株下刨出,个个浑圆饱满,在阳光下泛着淡黄的光泽;最惹眼的是那片玉米,杆子被压弯了腰,农人们掰下金灿灿的棒子,丢进身后的背篓,发出沉甸甸的闷响。
田埂旁特意架起了巨大的秤。一筐筐收获物被抬上去,司农寺的官员高声报数,旁边的书记官飞速记录,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
最终的数字汇总出来,呈送到亲临现场的承平帝面前。
皇帝看着那远超传统作物数倍、甚至十数倍的亩产数字,饶是早有心理准备,眼中也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好!天佑大齐!”
皇帝朗声大笑,声震四野。
盛大的“嘉禾礼”随即举行。谢霄作为首功之臣,获赐玉带、御马,加封太子少保。
林晏也跟着沾光,得了不少金银绸缎的赏赐,他那“劝农使”的名头,算是彻底立住了。
参与此事的农官、吏员也各有封赏,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
试验田外围,早已被闻讯赶来的京城百姓围得水泄如山。
消息像长了翅膀,那惊人的产量数字和眼前这堆积如山的“祥瑞”,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老天爷!真收了这么多!”
“看看那金玉米!真稀罕人!”
“往后要是咱也能种上,还怕饿肚子吗?”
欢呼声、惊叹声、议论声如同潮水,一波高过一波。
林晏站在谢霄身侧,看着眼前这片由他们亲手带回、并看着它成长丰收的金色海洋,激动得难以自持。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紧紧抓住了谢霄垂在身侧的手,用力摇晃了几下,声音带着颤:
“呜呜!你看!你看!我们真的做到了!”
谢霄感受到手上传来的温度和力道,侧头看了他一眼,少年眼中光芒璀璨,胜过秋日晴空。
他没有挣开,任由林晏抓着,只微微收拢手指,回握了一下,低声应道:
“嗯。”
这短暂而自然的接触,落在了远处观礼棚下、正陪同贵妃说话的国公夫人眼里。
她原本满是笑容的脸微微一顿,目光在儿子紧握着谢霄的手,以及谢霄那看似平静却隐含纵容的侧脸上停留了一瞬。
心头莫名地,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丝极细微、却无法忽略的异样感。
那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却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印子。
---
丰收的喜悦还未散去,朝廷的政令便紧随而至。
承平帝借着“嘉禾礼”的东风,正式颁布《推广新粮诏》,宣告在气候适宜的京畿、中原、东南等数个州府,首批设立官营屯田,全面推广红薯、土豆、玉米的种植。
诏书中明确,由太子少保谢霄总领全国农事改革事宜,统筹调配所有种薯、种子,并负责培训、派遣农技人员。
林晏的“劝农使”一职也被正式纳入章程,名正言顺地负责新作物的宣传与推广指导。
旨意一下,谢霄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各地请求调配种子、询问种植技术的文书雪片般飞来,他几乎住在了衙署和书房里,日夜与各方官员、农学专家商议细则,核定方案。
---
宫中为此次大丰收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
林晏作为功臣,自然在邀请之列。国公夫人坐在命妇席中,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飘向自己的小儿子。
她注意到,有几个家世相当、模样也出挑的贵女,借着父兄的由头,上前与林晏搭话。
林晏倒是一一反贼,礼数周全,脸上也带着笑,可那笑容里透着明显的客气和疏离,没说几句,眼神就开始往别处瞟。
国公夫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不出所料,看到了正在与几位内阁大臣低声交谈的谢霄。
林晏就那么看着,手里无意识地转动着酒杯,眼神亮亮的,里面有毫不掩饰的钦佩,还有一种……更深的东西,像是雏鸟望着成鸟,带着全然的信赖和依恋。
这种眼神,国公夫人太熟悉了,那是在看极其重要、极其亲近的人时才会有的。
可这种眼神,出现在她儿子看一个外姓男子(尽管是位高权重的谢霄)时,就让那丝在田间曾浮现过的异样感,再次涌上心头,并且更深了些,像一颗种子,悄悄落入了心土。
宴席过半,林晏似乎被那些应酬弄得有些烦了,趁着空隙,溜达到谢霄附近,也不靠近,就倚在一根柱子旁,安静地等着。
直到谢霄与那几位大臣谈完,微微颔首示意,林晏立刻就像被线牵着的风筝,小步凑了过去,仰着头跟谢霄说了句什么。
谢霄低头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却抬手,极其自然地替他拂去了沾在官袍领子上的一点不知从哪儿蹭上的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