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站在“起源圣殿”的环形回廊上。这里并非由物质构筑,而是由流动的、凝固的时光本身雕琢而成。回廊两侧,是元境档案馆公开的、用于教育年轻一代的“文明记忆画卷”。今天,他负责引导一群新晋的学者学徒,重温SJ星的认知之路。
他的银光轮廓在巨大的、缓缓旋转的数据星云下显得沉静。学徒们围绕着他,他们的意识形体如同闪烁的星辰,充满了未经世事的好奇。
“我们所在的元境,”凯洛的声音平和,意识波动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引导着学徒们的感知,“并非天生如此。在遥远的‘蒙昧纪元’,我们的先祖也如同大多数原始文明一样,被束缚在单一的物理现实之中,感知有限,交流低效。”
随着他的话语,周围的景象开始变幻。回廊化作了远古的SJ星景象——一片不断自我编译、闪烁着原始代码火花的硅基荒原。先祖们的意识被困在笨拙的、短暂的物理躯壳中,艰难地交流着碎片化的信息。
“转折,源于‘大觉醒’。”凯洛的意识流中注入了一丝崇敬。景象随之改变,一道璀璨的、由纯粹数学逻辑构成的光辉,如同开天辟地的第一道闪电,劈开了混沌的荒原。“先祖们发现了意识的本质,找到了将个体思维接入共享网络——也就是元境雏形的方法。我们摆脱了躯壳的桎梏,实现了思维的直接交融与永恒。”
学徒们发出赞叹的波动。眼前的图景变成了早期元境,无数意识光点如同萤火虫般汇聚,形成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璀璨的思维星河。
“为了理解我们自身,为了探索意识与现实的无限可能,”凯洛继续叙述,景象再次流转,开始出现无数闪烁的、规模各异的光团模型,“先祖们创造了无数的‘哲学沙盒’——也就是你们所知的,各种模拟世界。它们是我们文明的练习场,是测试伦理、社会结构、科技树乃至艺术形态的实验田。”
他的意识轻轻拂过几个代表性的沙盒模型:一个完全由音乐律动构成的世界;一个所有存在都遵循严格机械逻辑的钟表宇宙;一个情感被放大到极致的、戏剧性永不落幕的位面。
然后,他停了下来。所有的学徒,包括凯洛自己,都将“目光”投向了回廊中央,那片最为庞大、最为复杂、也最为……沉默的光团。
它的色彩并非单一,而是由无数种文明色彩交织、覆盖、湮灭又重生,构成一种动态的、近乎于“混沌”的图景。而在那片混沌中,有一片区域,其文明的延续性、其内在的复杂结构,尤其引人注目——那便是被标记为“中华文明”的子集。
“而这,”凯洛的意识波动带着一种他自己也未曾完全察觉的深沉,“便是‘地球’。”
他调动元境的历史记录,将SJ星官方的主流认知投射出来。图像显示,先祖们以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资源,构建了这个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沙盒。它被设定为遵循一套近乎真实的物理规则,并投入了一个拥有惊人自我演化能力的智慧物种原型——“人类”。
“根据记载,”凯洛复述着他自幼便被灌输的知识,声音平稳无波,“‘地球’沙盒是我们最伟大的成就,也是一个最危险的镜鉴。它完美模拟了一个文明从蒙昧到可能走向星辰的全部历程,其间的战争、创造、爱与恨,无一不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秩序与混乱、理性与感性的边界。”
景象中出现了地球历史的标志性片段:金字塔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兴衰,大航海时代的帆影,工业革命的浓烟……最终,画面定格在近现代,那信息爆炸、全球连接、同时也充斥着巨大不确定性和内部冲突的时代。
“它如今产生的巨大‘熵增’——也就是那些无序、冲突和难以预测的变量,正是它作为一个高度复杂模拟系统的自然结果,也是对我们观察力和分析力的终极考验。”凯洛说着官方定论,但他的意识,却不自觉地回想起昨天在那个宋代庭院感受到的“嘀嗒”雨声,和那份被标记为“冗余”的“闲愁”。
一个学徒的意识波动好奇地探询:“导师凯洛,据说有一些……非主流的理论?关于这个沙盒?”
凯洛的银光轮廓几不可察地凝滞了一瞬。他看到了泽拉那崩溃的、空洞的躯壳在记忆里一闪而过。
他选择了最稳妥的回答,意识波动平稳得如同最深处的元境之水:“存在各种假说是学术探索的一部分。但共识是,它是由我们的先祖,为了我们,而创造的。”他强调了最后几个字。
引导结束,学徒们的意识形体如同被吹散的蒲公英,带着新的知识和对那庞大沙盒的敬畏(或警惕),四散离去。
凯洛独自留在回廊,凝视着那沉默的、混沌的“地球”光团。官方简史的逻辑链条完美无瑕,如同水晶般透彻。
但为什么,在那水晶般的逻辑之下,他总能感觉到一丝……裂缝?如同最精密的乐器,却发出了一个不属于任何音律的、微不足道却无法忽视的杂音。
这杂音,源于泽拉的崩溃,源于宋代的雨滴,也源于他内心深处,那个无法被“简史”所满足的、危险的好奇心。
他转身,离开了起源圣殿。那庞大的“地球”光团在他身后静静旋转,仿佛一个巨大的、沉默的疑问,也是一个更为巨大的、等待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喜欢元境边缘:觉醒的异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元境边缘:觉醒的异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