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心怀汉室。虽出身阉宦之家,但自己何尝不是娶了宦官之女?
此人缺点恰恰是成事的要件:过刚易折,却死不旋踵。
更关键的是,比起袁绍…曹操帐下尚无谋主。
反观袁绍——既要平衡颍川、南阳、河北三派,又试图互相牵制。
荀彧摩挲着断笔,暗叹:这优柔寡断,终将致命。
若要各方均沾利益,势必引发派系倾轧。
宽厚寡断,多谋难决,此乃荀彧对袁绍的定论。
然他深知,此非袁绍本性使然。
实乃袁绍欲平衡各方势力,必然导致的局面。
颍川乃韩国旧土,韩非子诞生于此,法家霸道之学在此生根发芽。
韩非师承荀子。
李斯亦师从荀子。
荀子有言:人性本恶,故需法度匡正。
荀彧家学渊源,承袭荀子门风。
其所修习,正是表里不一之术——外示儒雅,内藏法度;表面仁政,实则霸权。
乱世须行霸道。
乱世当施严刑。
乱世宜用权臣。
诸子百家争鸣不已,致使政令难归一统。
袁绍欲做乱世救主,所需非百家争鸣。
其需商鞅之才,李斯之能。
自己这所谓的王佐之才,在袁绍帐下既难为商鞅,亦难成李斯。
既已失守汜水,董卓定会提前迁都长安。
盟军攻破虎牢关之日,想必为期不远。
不知曹孟德还能否有令吾惊艳之举。
今夜当往谒曹操。
或许,便不再归来。
汝当好生辅佐袁绍。
荀谌恭声应答。
良久沉默。
兄长之意,是永不再返......
......
暮色苍茫。
酸枣中军营帐。
两骑于联军辕门外下马,疾步趋往中军大帐。
帐内诸侯推杯换盏。
虽探马未归,众人却不得不信,汜水关确已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所述太过详实,断无虚构之理自取其辱。
众人或真或假地向曹操敬酒致意。
依孟德所言,攻克汜水全仗身后这位少年谋士?
袁绍听罢曹操叙述,目光频频投向其后。
他已隐约猜出,曹操口中的军师祭酒,正是身后这位年轻人。
那少年初入军帐时,便已引人注目。
名士 ** ,姿容俊朗乃必备之质。
此人眉目如画,英气内蕴,
纵不愿承认,较之己当年风采,恐犹有过之。
曹操颔首:正是。
在座不少诸侯的目光早在袁绍开口前就已聚焦在陈渡身上,暗自打量多时。听闻为曹操献计夺关者竟是此人时,众人难掩讶异。
席间暗流涌动,诸侯们交头接耳,揣测这是哪家贵胄子弟,竟如此不识时务与阉宦之后为伍。
陈留陈渡,字太阿。
青年拱手行礼,声线沉稳有度。
可是己吾陈咸公族孙?袁绍企图攀扯同乡之谊。
见对方含笑否认,又不死心追问:莫非浚仪陈修公族侄?
待再度遭否,这位四世三公的贵公子顿时语塞。
莫非己吾陈伯壹族人?张邈忍不住插言。
陈渡从容摇首:寒门孤士罢了。先祖曾任圉县宁陵尉,先父不过小小县吏。
袁绍当即眉头大皱,兴致阑珊。张邈轻叹一声,目露惋惜。
席间敬酒之风顿改,先前赞颂夺关妙计的溢美之词,此刻听来分外勉强。那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谋,仿佛随着自报家门变得粗鄙不堪。
我道是谁,原是破落户。袁术在角落与公孙瓒窃语,这般下作手段,也配...
话音未落,探马疾步入帐:
报!汜水关确已易帜,城头尽是孙、曹旌旗!
满座诸侯神色各异。公孙瓒强撑冷笑:西凉军不过尔尔,倒让曹阿瞒白捡功劳。
“袁盟主,看来咱们得抓紧赶往虎牢关了,否则这份功劳,怕是要被别人抢了去。”
有人附和点头。
虽然众诸侯未必瞧得上公孙瓒,但对曹操同样不屑一顾。
得知曹操是靠一个寒门之士的歪招拿下汜水关后,他们不仅轻视曹操,连西凉军也一并看扁了。
袁绍沉吟片刻,道:“没想到西凉军虚有其表,确实该尽快进军虎牢关。诸位三日内整顿兵马,即刻出发。”
“谨遵盟主之命!”众人齐声应答。
“伯圭兄,我要的人呢?”曹操似笑非笑地问道。
公孙瓒冷哼一声,道:“说吧,你要谁?”
曹操一时记不起陈渡提过的名字,转头递了个眼色。
陈渡上前道:“赵云,赵子龙。”
公孙瓒松了口气,脸色稍缓——他原以为曹操会要他妻子!毕竟自己放了狠话,而曹操素来……
若真如此,他定要与曹操血溅当场。
“赵云?没听说过。”公孙瓒皱眉思索半晌,仍无印象,便召来军中主簿查证。
主簿翻阅名册后禀报,此人仅任队率之职。
“难怪我没听过,不过是个小小队率,手下五十人皆是同乡。莫非此人与你有旧?若你只要他,便让他带着那五十人归你吧。”公孙瓒故作慷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