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的演示结束了,百官们还沉浸在“铁锁龙脉”的激动与对王思任那张老脸皮厚的惊叹之中,脑子里盘算着每年三百万两白银能带来多少好处。
朱由检却已经转身,仿佛刚才那颠覆世界观的一幕,不过是饭后的一场寻常散步。
“铁路项目,进入下一阶段。”他看着宋应星。
“工部,城墙修葺工程,期限已至。”
宋应星心里咯噔一下,刚刚因为铁轨而涌起的兴奋瞬间被浇了一盆冷水。
他连忙出列,躬身道:“回陛下,臣等幸不辱命,京城各段城墙已按期修缮完毕,砖石坚固,焕然一新!”
“验收。”朱由检的口中,吐出两个字。
没有庆功,没有褒奖,只有冰冷的验收流程。
百官们面面相觑,只得再次跟上皇帝的脚步,浩浩荡荡地从东郊折返,前往最近的正阳门。
新修的城墙确实气象不凡,青砖崭新,缝隙用糯米汁混合石灰填得严丝合缝,在阳光下泛着坚实的光泽。
工部的官员们挺胸抬头,脸上写满了骄傲。
这可是他们加班加点,在皇帝给的死亡期限前完成的杰作。
朱由检走到城墙下,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指,在那冰冷坚硬的墙面上缓缓划过。
他的指尖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触感,正在读取着这堵墙的内在信息。
片刻后,他停下脚步,收回手。
“关键绩效指标完成度,99%。”
工部尚书刚要松一口气,皇帝的下一句话就让他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存在结构性缺陷。材质连接强度不足,抗重炮轰击能力,评级:低。”
“陛下?”宋应星一脸茫然。
“这……这已是古法夯筑的极致了,青砖坚实,灰浆牢固,怎会……强度不足?”
他身边几个工部的老匠官也面露不服。
他们修了一辈子城墙,自问这手艺已经是顶尖水平,从未听说过还有什么“抗重炮轰击能力”的说法。
朱由检没有解释。
解释,是最低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他只是平静地后退一步,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抬起了自己的右拳。
他没有蓄力,也没有摆出任何骇人的架势,就那么随意地,对着面前厚达数尺的城墙,一拳挥出。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声沉闷而令人牙酸的“噗”声。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百官们眼睁睁地看着,皇帝的拳头落点处,那坚硬无比的青砖,如同被烧红的烙铁烫过的牛油,无声地凹陷了下去。
以拳印为中心,蛛网般的裂纹“咔嚓咔嚓”地向四周蔓延开来,瞬间布满了半面墙壁。
工匠们僵在原地,嘴巴张得能塞进一颗鹅蛋,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脖子。
恐惧,再一次攫住了所有人的心脏。
京城的传言里说的,凌空一掌,人马俱碎。
他们以为那是夸张,是神话。
现在,他们信了,而且他们觉得,传说得太保守了。
朱由检面无表情地收回拳头,那深陷墙体的拳印,仿佛一个嘲讽的笑脸,凝视着这群凡人。
“物理强度,不合格。”他做出了最终裁定。
寂静。
过了许久,宋应星才第一个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恐惧,他的眼中,反而燃烧起一种近乎狂热的技术崇拜。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墙边,伸手抚摸着那些龟裂的砖石,感受着那超越人力极限的破坏力,嘴里喃喃自语:“结构……原来如此……连接点,是薄弱环节……”
朱由检没有理会这个陷入技术痴迷的臣子,而是从王承恩手中,接过了另一卷图纸,递到宋应星面前。
“用此物,重构城墙。”
宋应星疑惑地接过图纸展开。
只见图纸上,没有复杂的机关构造,只有一行行清晰的文字和配比数字。
《天工开物·贰:造化之灰配制法》。
石灰石、黏土、铁粉……研磨成粉,高温煅烧……
“这……这是?”宋应星看着这陌生的配方,如同看到了天书。
“水泥。”朱由检的声音不带一丝波澜,“用它混合沙石,粘合砖块,可保五十到一百年不朽。”
宋应星的手,开始颤抖。
他死死盯着那份配方,仿佛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臣……臣领旨!”他没有丝毫犹豫,将图纸紧紧抱在怀里,如同捧着一件绝世珍宝,“臣立刻在京郊建窑,日夜不休,也要将此物烧制出来!”
皇帝的意志,便是数据的流向。
三日后。
京城西山脚下,一座新砌的试验窑口,正冒着滚滚浓烟。
宋应星双眼布满血丝,却精神亢奋到了极点。
他亲自守在窑口,指挥着工匠们控制火候,添加原料。
这三天三夜,他几乎没有合眼。
当窑火熄灭,冷却完毕后,工匠们小心翼翼地从窑中,铲出了一堆灰白色的细腻粉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