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婶早上起来做饭,听见李家窑洞里有咳嗽声,还以为是孩子不舒服,过来看看,没想到是张秀兰病了。
“刘婶,我娘发烧了,哥哥去叫王医生了。”念宝带着刘婶进了屋。
刘婶一看张秀兰的样子,也吓了一跳:“哎呀,怎么烧得这么厉害?这可不能耽误!”她放下小米粥,摸了摸张秀兰的额头,“烫得吓人!向阳怎么还没回来?不行,我得去村口看看。”
刘婶说着就往外走,刚到门口,就看见李向阳和王医生匆匆忙忙地来了。王医生背着一个印着红十字的木药箱,脚步飞快。
“王医生,您可算来了!”念宝连忙迎上去。
王医生没说话,快步走到炕边,放下药箱,拿出听诊器,给张秀兰听了听,又伸出手指搭在她的手腕上,闭着眼睛诊脉。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张秀兰微弱的呼吸声和王医生的叹息声。
过了好一会儿,王医生才收回手,皱着眉头说:“是重感冒引发了支气管炎,烧得很厉害,得赶紧打针吃药。”
他说着,从药箱里拿出针管和药水,熟练地配好药,给张秀兰打了一针退烧针。然后又打开药包,拿出几包褐色的药粉,递给李向阳:“这是止咳消炎的药,每天三次,每次一包,用开水冲了喝。另外,让她多喝点水,吃点清淡的东西,好好休息,不能再劳累了。”
“谢谢王医生。”李向阳接过药,连忙道谢。
王医生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才收拾好药箱离开。刘婶也留下来帮忙,她把带来的小米粥热了热,喂张秀兰喝了几口。张秀兰喝了点粥,又睡了过去,脸色比刚才稍微好了一些。
“向阳,念宝,你们别太担心,你娘就是累着了,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刘婶安慰道,“家里有什么活儿,就跟婶说,婶来帮你们干。”
“谢谢刘婶。”李向阳和念宝异口同声地说。
刘婶又坐了一会儿,见张秀兰睡得安稳,才起身离开。
刘婶走后,李向阳看着念宝,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念宝,今天多亏了你,刚才我都慌了神了。”
念宝摇了摇头,笑着说:“哥哥,我们是一家人啊,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娘生病了,我们都要好好照顾她。”
李向阳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他觉得,这个妹妹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那我去学校请假,今天在家照顾娘。”李向阳说。
“不用,哥哥,”念宝连忙拦住他,“你还是去学校吧,功课不能落下。娘有我照顾呢,我会好好看着她的。”
“可是……”李向阳有些犹豫。
“别可是了,哥哥,”念宝打断他,“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娘。你放心去吧,有什么事我会去叫你的。”
李向阳看着念宝坚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那好吧,你要是搞不定,就赶紧去学校找我。”
“嗯!”念宝用力点头。
李向阳背着书包上学去了,窑洞里只剩下念宝和睡着的张秀兰。念宝坐在炕边的小板凳上,安安静静地守着娘。她时不时地给娘掖掖被子,摸摸她的额头,看烧有没有退。
过了一会儿,张秀兰醒了过来,咳嗽了几声,显得很虚弱。
“娘,你醒了?”念宝连忙站起来,“要不要喝水?”
张秀兰点了点头。念宝连忙去灶房倒了碗温水,端到炕边,小心翼翼地喂张秀兰喝。
“念宝,让你受累了。”张秀兰看着女儿小小的身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
“娘,我不累。”念宝笑了笑,“你好好休息,病才能好得快。”
张秀兰喝完水,又想躺下睡,可翻来覆去的,却怎么也睡不着,咳嗽也越来越频繁。念宝看着娘难受的样子,心里很着急。她突然想起前世,妈妈生病的时候,自己会给她哼歌,妈妈听了就会安心很多。
于是,念宝爬到炕上,依偎在张秀兰身边,轻轻地哼起了前世学过的一首摇篮曲。她的声音很轻,很软,像羽毛一样拂过张秀兰的心尖。
张秀兰听着听着,咳嗽竟然渐渐轻了下来,眉头也舒展开了,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再次睡了过去。
念宝看着娘安稳的睡颜,心里松了一口气。她依旧轻轻地哼着歌,小手紧紧握着娘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给娘传递力量。
中午的时候,李兴荣从地里回来了。他刚进院子,就听见窑洞里传来念宝轻轻的歌声,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他走进屋,看见张秀兰躺在床上睡着,念宝坐在旁边,一边哼歌,一边给张秀兰掖被子。
“娘怎么了?”李兴荣放下手里的锄头,轻声问道。
念宝听见声音,转过头来,看见是李兴荣,连忙站起来:“爹,你回来了。娘发烧了,还咳得很厉害,王医生来看过了,说是重感冒引发了支气管炎,已经打过针,吃过药了。”
李兴荣摸了摸张秀兰的额头,虽然还有些烫,但比早上已经好多了。他松了一口气,看着念宝,眼里充满了欣慰:“念宝真乖,这么小就知道照顾娘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