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风,像是一夜之间就变了性子。不再有夏日的温热,取而代之的是沁骨的凉意,尤其到了早晚,刮在人脸上,像小刀子似的割。李家窑院的土坯墙挡不住这风,夜里总能听见呜呜的风声从窗棂缝里钻进来,搅得人睡不安稳。
最先受不住的是张秀兰。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念宝就被一阵压抑的咳嗽声惊醒了。她揉着惺忪的睡眼,从炕上坐起来,看见身边的张秀兰背对着她,肩膀一耸一耸的,捂着嘴,咳得很用力。
“娘?”念宝的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软糯。
张秀兰听见女儿的声音,连忙止住咳嗽,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吵醒你了,念宝?娘没事,许是夜里着了凉,不碍事。”她说着,还想挤出个笑容,但脸色却有些苍白,眼底也泛着淡淡的青黑。
念宝却没那么容易被糊弄过去。她前世的记忆虽然模糊,但对“咳嗽”、“着凉”这些词却异常敏感。尤其是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一场小小的感冒,都可能拖成大病。她心里一紧,爬到张秀兰身边,伸出小手,摸了摸她的额头。
“娘,你头好烫!”念宝的声音瞬间带上了哭腔,“你发烧了!”
张秀兰愣了一下,也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果然滚烫。她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还是强装镇定地安慰念宝:“没事没事,就是点小烧,娘喝碗姜糖水,发发汗就好了。你乖乖躺着,娘去灶房看看。”
她说着就要起身,可刚一坐起来,就觉得一阵头晕目眩,浑身酸软无力,差点又倒回炕上。
“娘!”念宝连忙扶住她,小小的身子努力支撑着,“你别乱动!我去叫哥哥!”
念宝跌跌撞撞地跑出窑洞,院子里已经亮了,李向阳正背着书包准备去学校晨读。他看见念宝慌慌张张的样子,还带着哭腔,连忙放下书包跑过来。
“念宝,怎么了?哭什么?”李向阳蹲下身,关切地问道。
“哥哥!娘……娘发烧了,还咳得很厉害,她起不来了!”念宝拉着李向阳的胳膊,急得眼泪直流。
李向阳一听,心里也慌了。他昨天就听见娘偶尔咳嗽几声,还以为只是小毛病,没想到这么严重。他拔腿就往窑洞跑,念宝也紧跟在后面。
进了屋,李向阳看见张秀兰脸色苍白地靠在炕头上,嘴唇都有些干裂,心里更是着急:“娘!您怎么样了?”
“向阳来了啊,”张秀兰勉强笑了笑,“娘没事,你们别担心,该上学上学去。”
“都这样了还说没事!”李向阳急得直跺脚,“我去叫王医生!”
他说着就要往外冲,却被念宝拉住了衣角。
“哥哥,等等!”念宝的声音虽然带着哭腔,但却异常镇定,“你先别慌。王医生家在村东头,你跑过去也要好一会儿。你先去灶房给娘倒碗温水,我在这里看着娘。”
李向阳愣了一下,看着念宝虽然泪水涟涟,但眼神却很坚定,不像是在说胡话。他点了点头,转身往灶房跑去。
念宝爬上炕,坐在张秀兰身边,小手紧紧握着她的手。张秀兰的手很烫,也很干。念宝学着前世记忆里别人照顾病人的样子,用自己的袖子,轻轻擦了擦张秀兰额头的汗珠。
“娘,你喝点水。”李向阳端着水回来了,念宝连忙扶着张秀兰坐起来,让她靠在自己小小的身上。
张秀兰喝了几口温水,嗓子稍微舒服了些,但咳嗽却没止住,又咳了起来,咳得撕心裂肺,肩膀剧烈地抖动着。
念宝看着娘难受的样子,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突然想起前世听过的一个方法,于是轻轻地拍着张秀兰的背,顺着从上到下的方向,慢慢地拍着。
说来也奇怪,拍了一会儿,张秀兰的咳嗽竟然真的缓解了一些。她喘着气,感激地看着念宝:“还是我的念宝懂事。”
“娘,你躺着休息,我给你盖好被子。”念宝说着,把被子拉起来,盖在张秀兰身上,又仔细地掖了掖被角。
李向阳看着念宝有条不紊地照顾着娘,心里既惊讶又佩服。他以前只觉得这个妹妹年纪小,需要人照顾,没想到在这种时候,她竟然比自己还镇定。
“念宝,那我去叫王医生了。”李向阳说。
“嗯,哥哥你快去快回。”念宝点了点头,又叮嘱道,“路上小心点,别跑太快摔着了。”
李向阳应了一声,转身跑出了院子。
念宝守在张秀兰身边,一刻也不敢离开。张秀兰闭上眼睛,似乎睡着了,但眉头却紧紧地皱着,脸色依旧苍白。念宝时不时地摸一摸她的额头,心里默默祈祷着娘能快点好起来,王医生能快点来。
过了大约半个多时辰,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念宝以为是李向阳和王医生回来了,连忙跑出去看,却看见是邻居家的刘婶。
刘婶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看见念宝,笑着说:“念宝,你娘呢?我刚熬了点小米粥,给她送一碗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