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已经失去了夏日的灼热,变得温和而慵懒。李家窑院的土坯墙上,爬满了干枯的牵牛花藤,几片枯黄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这天上午,念宝正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昨天学的汉字。李向阳去上学了,李兴荣在地里翻地,准备种冬小麦,张秀兰则在窑洞里缝补旧衣服。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鸡鸣声。
突然,念宝听到院门外传来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一个温和的女声在喊:“秀兰,在家吗?”
念宝抬起头,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扔下手里的树枝,朝着院门口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姑妈!姑妈!”
来的人正是念宝的亲生母亲,李桂英。
李桂英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站在院门口,看到跑过来的念宝,脸上立刻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她放下布包,蹲下身,一把将念宝搂进怀里,紧紧地抱着:“我的念宝,姑妈来看你了。”
念宝依偎在王桂英的怀里,闻着她身上熟悉的皂角香味,心里暖暖的。虽然她已经在李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和张秀兰、李兴荣还有李向阳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在她心里,李桂英依然是那个最亲近的人。
“姑妈,你怎么才来呀?我好想你。”念宝仰着小脸,看着王桂英,眼睛里满是思念。
“姑妈也想你啊,”李桂英摸了摸念宝的头,笑着说,“这阵子家里事多,一直抽不开身。今天好不容易有空,就赶紧过来看看你。”
张秀兰听到声音,也从窑洞里走了出来。看到李桂英,她连忙笑着迎上去:“桂英姐来了,快进屋坐。”
“秀兰,”王桂英站起身,笑着说,“打扰你了。我来看看念宝,顺便给你们带了点东西。”
“看你说的,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张秀兰接过王桂英手里的布包,“快进屋,外面风大。”
李桂英拉着念宝的手,跟着张秀兰走进了窑洞。窑洞里很暖和,炕上铺着干净的粗布褥子,墙角放着一个旧木柜,上面摆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张秀兰给王桂英倒了一碗热水:“桂英姐,喝口水暖暖身子。”
“谢谢秀兰。”李桂英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然后目光落在了念宝身上,仔细地打量着她,“念宝,这阵子在这边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听话?”
“嗯,我很听话的!”念宝用力点头,“娘和爹还有哥哥都对我很好。娘给我做新衣服,爹给我买糖吃,哥哥教我读书写字。”
李桂英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眼神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她知道,把念宝送到李家,是最好的选择,但她心里始终对这个女儿充满了亏欠。
“那就好,那就好。”李桂英笑着说,“只要你过得好,姑妈就放心了。”
她打开带来的布包,从里面拿出一件崭新的花布小棉袄:“念宝,你看,姑妈给你做的新棉袄,快入冬了,天越来越冷,穿上这个就不冷了。”
念宝接过小棉袄,摸了摸,软软的,暖暖的,上面还绣着一朵小小的红花。她高兴地说:“谢谢姑妈!我好喜欢这件棉袄。”
“喜欢就好。”李桂英笑着说,又从布包里拿出一些红枣和核桃,“这些都是家里种的,给你们尝尝。”
张秀兰连忙说:“桂英姐,你太客气了。老是让你破费。”
“都是自家产的,不值钱。”李桂英摆了摆手,“秀兰,念宝在这边,多亏了你和兴荣照顾。我心里一直很感激你们。”
“看你说的,”张秀兰笑着说,“念宝这孩子聪明懂事,我们都很喜欢她。你就放心吧。”
李桂英和张秀兰坐在炕上聊着天,念宝则依偎在王桂英身边,一会儿给她剥一颗核桃,一会儿给她递一块红枣,显得格外亲昵。
聊着聊着,李桂英突然咳嗽了几声。她连忙用手捂住嘴,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神色。
念宝听到咳嗽声,立刻抬起头,关切地问:“姑妈,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李桂英笑了笑,摇了摇头:“姑妈没事,就是最近有点累,偶尔咳几声,不碍事。”
但念宝却没有相信她的话。她记得,前世的时候,李桂英就是因为长期劳累,得了严重的肺病,最后才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现在听到李桂英咳嗽,她心里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她伸出小手,拉住李桂英的手,摸了摸她的脉搏。李桂英的脉搏很弱,而且跳得有些快。念宝的小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姑妈,你手好凉啊。”念宝说,“你是不是没有好好吃饭?或者晚上没有睡好?”
李桂英愣了一下,没想到念宝会这么说。她笑着说:“姑妈吃饭睡觉都很好啊,就是最近地里的活儿多,有点累而已。”
“不行,累也不能不注意身体。”念宝认真地说,“我娘说,累坏了身体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姑妈,你要多喝红糖水,还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比如鸡蛋、鸡汤什么的。晚上也要早点睡觉,不能熬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