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天就变短了。傍晚时分,夕阳还没完全沉下去,天边只余下一抹淡淡的橘红色,晚风就已经带着阵阵凉意,吹得人身上有些发冷。
李家窑院外的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却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忙碌了一整天的村民们,纷纷搬着小板凳,拿着蒲扇,聚集到这里纳凉聊天。女人们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男人们则叼着旱烟袋,谈论着地里的收成和村里的新鲜事。
张秀兰大病初愈,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不能长时间劳累。这天晚饭过后,她也被邻居刘婶拉着,搬了个小板凳,来到老槐树下透透气。念宝像个小尾巴似的,紧紧跟在她身后,也找了个小马扎坐下,安安静静地听大人们说话。
李向阳吃过晚饭就回屋写作业了,他最近学习很用功,尤其是数学,自从上次被念宝点拨过之后,进步很快。李兴荣则还在院子里收拾农具,准备明天一早去地里。
“秀兰,你这病刚好,可得多注意休息,别累着。”刘婶坐在张秀兰身边,关切地说道,“家里的活儿要是忙不过来,就跟婶说,婶来给你搭把手。”
“谢谢你啊,刘婶。”张秀兰笑着说,“好多了,这几天多亏了你们照顾。家里的活儿有向阳和念宝呢,向阳长大了,能帮不少忙,念宝也懂事,天天守着我。”
“可不是嘛,”旁边的王大娘也插话道,“你家念宝真是个好孩子,又聪明又懂事。上次你生病,听说都是她在旁边端水喂药的,比大人都细心。”
念宝听到大人们夸奖自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手揪着衣角,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
张秀兰看着女儿害羞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欣慰:“这孩子,就是心思细。”
大人们七嘴八舌地聊着天,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村里最近发生的一件烦心事上——好几户人家的鸡都丢了。
“说起来真是邪门了,”刘婶压低了声音,神秘地说道,“前几天我家丢了一只老母鸡,我还以为是被黄鼠狼叼走了,可昨天王二家也丢了两只,今天早上李三家又说少了一只公鸡。这黄鼠狼也太猖狂了吧?”
“我看不像黄鼠狼。”王大娘皱着眉头说,“我家鸡窝好好的,一点被破坏的痕迹都没有,鸡就凭空不见了。再说了,哪有黄鼠狼这么有本事,接连偷这么多家的鸡?”
“那你说是怎么回事?”刘婶问道。
“我怀疑……是人偷的。”王大娘的声音压得更低了,“村里最近不是来了个外乡人吗?就在村西头的破窑洞里住着,我看他形迹可疑,说不定就是他干的。”
“你别乱说,”张秀兰连忙制止道,“没有证据,可不能随便冤枉人。”
“我也只是猜测嘛。”王大娘撇了撇嘴,“不然好好的鸡怎么会丢呢?这鸡可是咱们家的宝贝,下的蛋能换钱,逢年过节还能杀了吃肉。这一下丢了,多心疼啊。”
大家都纷纷点头附和,脸上都露出了心疼和愤怒的神色。丢鸡的人家更是唉声叹气,一筹莫展。他们也怀疑是人偷的,可又没抓到现行,一点办法都没有。
念宝坐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她的小脑袋里却在飞速地运转着。她记得,昨天下午她去村西头的小河边捡石头的时候,确实看见过一个陌生的男人,鬼鬼祟祟地在村里转悠,还时不时地往各家的鸡窝那边看。当时她没在意,现在想来,那个男人确实很可疑。
而且,她还想起了一件事。昨天傍晚,她看见村里的王二婶家的男人,也就是王二叔,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从村西头的破窑洞那边出来,神色慌张地往镇上的方向走去。当时她还觉得奇怪,王二叔平时很少去镇上,而且还是在傍晚的时候。
念宝的心里有了一个猜测,但她没有立刻说出来。她知道,自己年纪小,大人们不一定会相信她的话。而且,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随便指认别人。
就在大家愁眉苦脸的时候,念宝突然开口了,声音软糯糯的:“刘婶,王大娘,我昨天好像看见王二婶家的叔叔在村头卖鸡呢。”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人群中,却格外清晰。所有人都愣住了,纷纷转过头看着她。
刘婶愣了一下,问道:“念宝,你说什么?你看见王二叔在村头卖鸡?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下午啊,”念宝歪着小脑袋,一脸天真地说,“我去河边捡石头,回来的时候经过村头,看见王二叔蹲在路边,面前摆着几只鸡,好像在跟一个陌生人说话,手里还拿着钱呢。”
大家听了,都议论纷纷起来。
“王二叔家的鸡没丢啊,他怎么会去卖鸡?”
“是啊,我昨天还看见他家的鸡在院子里吃食呢。”
“难道……那些丢的鸡是他偷的?”
王大娘更是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不会吧?王二叔看着挺老实的一个人,怎么会干这种事?”
张秀兰也觉得很意外,她看着念宝,问道:“念宝,你看清楚了吗?真的是王二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