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雾凇村的风彻底暖了起来。田埂上的荠菜开了细碎的白花,河边的垂柳抽出新绿,连空气里都飘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念宝每天放学回来,除了帮着喂猪、给姑母的酱菜贴标签,最爱做的事,就是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听路过的人讲外面的新鲜事。
这天下午,她刚把猪食倒进食槽,就看到王婶挎着菜篮子匆匆往村口走,嘴里还念叨着:“快去吧,村东头来了个城里的老教授,正给孩子们讲城里的高楼呢!”
念宝眼睛一亮,顾不上擦手上的猪食,拉起正在写作业的三哥李建国就往村东头跑。刚跑到村口,就看到老槐树下围了一圈孩子,一个头发花白、穿着中山装的老人正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一边画一边讲。
“你们看,这是城里的高楼,有二十多层高,比咱们村的老槐树还高好几倍!”老人指着本子上的画,声音洪亮,“高楼里有电梯,不用爬楼梯,一按按钮就能到想去的楼层。晚上的时候,高楼里的灯都亮起来,像满天的星星落在地上,可好看了!”
孩子们听得眼睛都直了,七嘴八舌地问:“爷爷,高楼里能种庄稼吗?”“电梯是什么样子的?像马车一样吗?”“城里也有猪吗?”
老人被孩子们的问题逗笑了,耐心地一一回答:“高楼里不种庄稼,城里有专门的菜市场,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和肉卖。电梯不是马车,是个铁盒子,能上能下,比走路快多了。城里也有猪,但不是在家里养,是在专门的养猪场里,有很多很多猪,还有机器帮忙喂猪呢!”
念宝挤在最前面,听得格外认真。她以前从姑母和邻居的话里,零星听过一些关于城里的事,可从来没有人像老教授这样,讲得这么详细、这么生动。她看着本子上的高楼、电梯、菜市场,心里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不一样的生活。
“爷爷,您去过很多地方吗?”念宝忍不住问,声音里带着好奇和向往。
老教授低头看向她,发现这个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只觉得新鲜,反而带着些思考的模样。他笑着点点头:“是啊,爷爷年轻的时候,去过北京、上海,还去过国外呢。国外有比高楼还高的塔,叫埃菲尔铁塔,还有能在天上飞的船,叫飞机,比老鹰飞得还高、还快!”
“飞机?”念宝睁大眼睛,“飞机能坐人吗?是不是像鸟儿一样,有翅膀?”
“对,能坐人,还有翅膀呢!”老教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递给念宝,“你看,这就是飞机,能带着人飞到很远的地方,从咱们这儿飞到北京,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到。”
照片上的飞机又大又白,翅膀长长的,停在宽阔的跑道上。念宝小心翼翼地捧着照片,手指轻轻划过飞机的翅膀,心里充满了向往。她以前觉得,雾凇村就是整个世界,村外的镇子已经很大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城市,还有能在天上飞的飞机。
“爷爷,您怎么会来我们村呀?”旁边的孩子问。
“我侄子在咱们村住,我退休了,过来看看他,顺便歇歇。”老教授收起照片,又拿出一本旧书,“我这儿还有些书,里面有很多故事和知识,你们要是喜欢,可以借去看。”
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都想借书。念宝也伸出手,老教授从里面挑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递给她:“这个里面有很多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树叶会变黄,你肯定会喜欢。”
念宝接过书,封面上的字有些磨损,但里面的纸页很平整。她小心地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一样,连声道谢。
从那天起,念宝每天放学都会去村东头找老教授。有时候老教授会给孩子们讲城里的故事,有时候会教他们认一些复杂的字,有时候会和他们一起观察天上的云、地上的蚂蚁,告诉他们云为什么会变成不同的形状,蚂蚁为什么会搬家。
念宝总是听得最认真的那个,还会提出一些让老教授惊讶的问题。有一次,老教授讲起植物的生长,说植物需要阳光、水和空气才能长大。念宝就问:“爷爷,那晚上没有阳光,植物是不是就不生长了?要是一直下雨,空气不够,植物会不会死掉?”
老教授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晚上没有阳光,植物生长会变慢,但不会停止。要是一直下雨,土壤里的水太多,空气进不去,植物的根就会烂掉,真的会死掉。你看,你已经会自己思考了,这比记住知识更重要。”
念宝听了,心里特别开心。她把老教授说的话都记在心里,还会在书里找对应的答案,验证老教授说的是不是对的。《十万个为什么》里的内容她越看越着迷,虽然很多字还不认识,但她会拿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有时候查一个字要花好长时间,可她一点都不觉得麻烦。
有一次,她在书里看到“地震”两个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跑去问老教授。老教授给她讲了地震的原因,还说地震的时候要躲在桌子底下,不能乱跑。念宝听了,心里有些担心:“爷爷,咱们村会不会地震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