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六月天,像个被惹毛的娃娃,前晌还晒得黄土坡直冒白烟,后晌就阴云密布,连风都裹着股子湿冷劲儿往人领口钻。李念宝坐在堂屋门槛上,手里攥着片刚摘的榆树叶,眼神却直勾勾盯着院角那垛刚收回来的小麦——那是养父母李兴荣和张秀兰忙活了半个月的收成,摊在竹席上晒了三天,还没来得及装袋入仓。
“念宝,风大,回屋去。”张秀兰端着木盆从灶房出来,见小闺女头发被吹得乱飞,赶紧放下盆走过去,伸手要把她抱起来。
李念宝却猛地抬头,小眉头皱得紧紧的,声音比平时急了些:“娘,快收麦子!要下大雨了!”
张秀兰愣了愣,抬手摸了摸闺女的额头,没发烧啊。她抬头看了看天,乌云是厚,可村里老人们常说“云走西,披蓑衣;云走东,一场空”,这云看着慢悠悠往东边飘,哪像要下大雨的样子?她笑着刮了下念宝的小鼻子:“你这孩子,又听谁说的?咱这麦子还得晒半天,等你爹从地里回来再收也不迟。”
“不是听人说的,是真的要下!”李念宝急得从门槛上跳下来,小手拉着张秀兰的衣角晃了晃,“娘,你看蚂蚁都在搬窝呢!墙角那处,好多好多蚂蚁!”
张秀兰顺着闺女指的方向一看,还真见着墙根下有串黑糊糊的蚂蚁,正背着米粒似的东西往高处爬。她心里咯噔一下,乡下人本就信这些征兆,可再想想那晒得金灿灿的麦子,还是有些犹豫——家里就两口人,李兴荣去村西头帮王大伯修牛棚了,她一个人要把这么多麦子收起来,少说也得一个时辰。
“娘,来不及了!”李念宝见她不动,干脆拽着她往院角走,小短腿跑得飞快,“雨要下很大很大,会把麦子冲跑的!”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吱呀”一声响,继兄李向阳背着书包回来了。他刚放学,裤脚还沾着泥点,一进门就皱着眉:“娘,这天怎么黑成这样?我在放学路上听公社的广播说,今晚有强降雨,让各村做好防汛准备。”
这话一出,张秀兰再也不敢耽搁。她赶紧把木盆往地上一放,冲进屋里翻出两个麻袋,又找了块塑料布:“向阳,快帮娘收麦子!念宝,你去灶房把那两个大竹筐搬出来,小心点别摔着!”
“哎!”李向阳放下书包就冲过去,先把塑料布铺在空地上,再弯腰抱起竹席上的麦子往麻袋里倒。麦粒颗颗饱满,带着太阳的味道,簌簌往下落的时候,还能听见“沙沙”的声响。
李念宝也不含糊,迈着小短腿钻进灶房,瞅着墙角那两个半人高的竹筐,先把小胳膊伸进去,试着往上抬了抬——真沉!她咬了咬嘴唇,想起前世见过的法子,把竹筐往墙角一靠,用小肩膀顶着筐底,一点一点往门口挪。刚挪到堂屋,就听见院外“轰隆”一声雷,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打在屋檐上“噼里啪啦”响,像有人在上面撒豆子。
“娘!雨来了!”李念宝大喊一声,使出浑身力气把竹筐推到院角。
张秀兰和李向阳正忙着把最后一捧麦子装进麻袋,听见雷声吓得手都抖了。雨点越来越密,砸在竹席上溅起细小的泥点,要是再晚几分钟,这一垛麦子就得泡汤。李向阳赶紧把麻袋口扎紧,和张秀兰一起把两个沉甸甸的麻袋搬到屋檐下,又回头把竹席卷起来扛进屋。
等三人都躲进堂屋,外面已经成了一片雨幕。狂风卷着雨水往屋里灌,张秀兰赶紧去关窗户,看着院坝里积起的水洼,后怕地拍了拍胸口:“多亏了念宝和向阳,不然咱这麦子可就毁了!这可是咱全家半年的口粮啊!”
李向阳也看向妹妹,眼神里满是惊讶。他知道妹妹比一般孩子聪明,可刚才那股子笃定劲儿,还有提前发现蚂蚁搬家的细心,倒不像是个五岁孩子能有的。他伸手揉了揉念宝的头发:“念宝真厉害,要是晚了,咱娘又该睡不着觉了。”
李念宝心里松了口气。她记得前世就是这场暴雨,养父母没来得及收麦子,大半麦粒被雨水泡发,最后只能掺着麸皮煮糊糊吃,张秀兰为此还偷偷哭了好几回。这一世总算护住了粮食,也没让娘伤心。她仰起小脸,对着李向阳笑了笑:“哥,我就是看着蚂蚁搬家,想起奶奶以前说的,蚂蚁搬家要下雨。”
这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自己的“先知”,又不会让人起疑。张秀兰果然没多想,只当是闺女记性好,把老辈人的话记在了心里。她拉过念宝,用围裙擦了擦她脸上的水珠:“咱念宝就是心细。走,娘给你们煮红薯粥,再贴两个玉米饼子,暖暖身子。”
晚饭时,李兴荣从外面回来了。他浑身湿透,裤脚卷到膝盖,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一进门就嚷嚷:“好家伙!这雨下得也太大了!村东头的老井都快漫出来了,我在王大伯家帮忙挡雨,刚回来的时候看见好几家的麦子都被冲了,多亏咱收得及时!”
张秀兰把热粥端到他面前:“可不是嘛,多亏了念宝提醒。这孩子下午就说要下大雨,还指给我看蚂蚁搬家,我一开始还不信,后来向阳回来听了广播,才赶紧收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