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夏雨来得急,哗啦啦砸在院外的梧桐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却挡不住李家小院里的热闹。李念宝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手里攥着李红梅刚送来的县城小学录取通知书——她要升五年级了,因为作文比赛拿了奖,被县城小学的重点班破格录取,九月就要去县城上学了。
“娘,你看!我真的能去县城上学了!”念宝举着通知书跑向厨房,张秀兰正忙着炖鸡汤,闻言连忙擦了擦手,接过通知书反复看,眼眶都红了:“我的宝真有出息,以后就能跟你红梅姐、冬玲姐一起在县城了,娘也放心。”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肖冬玲骑着车冲进院子,车把上挂着一个鼓囊囊的布包,脸上带着雨水,却笑得格外灿烂:“妗子!念宝!我拿奖学金了!”
念宝连忙跑出去,帮肖冬玲扶着自行车:“冬玲姐,真的吗?多少呀?”
“两百块!”肖冬玲从布包里拿出一张红色的奖学金证书,还有一沓崭新的纸币,“老师说我这学期专业课第一,还奖励了我一本《临床医学手册》,以后看病能用得上。”
张秀兰也迎了出来,看着证书上“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字样,笑着说:“咱们冬玲就是厉害,以后肯定是个好医生。快进屋,把湿衣服换了,别着凉。”
肖冬玲刚换完衣服,院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肖建国提着一个网兜走进来,里面装着几个刚买的西瓜:“娘,妗子,念宝,我回来了!”
“大哥,你怎么来了?今天不上班吗?”念宝跑过去,接过网兜,闻到了西瓜的清香。
“公社今天提前放了假,我听说念宝要去县城上学,特意买了西瓜回来庆祝。”李建国笑着说,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对了,这是我给念宝的学费,虽然不多,也是大哥的心意。”
张秀兰连忙推辞:“你自己留着花,念宝的学费我和你叔能凑齐。”
“妗子,您就拿着吧,”肖建国把信封塞到张秀兰手里,“我现在工资涨了,能帮衬家里了,再说念宝去县城上学是大事,我这个当大哥的肯定要支持。”
正说着,李兴荣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脸上满是喜色:“好消息!向阳和建军要回来!电报上说他们国庆放假,想回来看看。”
“真的?”念宝眼睛一下子亮了,“那我就能见到二哥和向阳哥了!我还要跟他们说我去县城上学的事。”
“可不是嘛,”李兴荣笑着说,“你二哥还在电报里说,要给你带北京的新文具,你向阳哥说要给你带大学的笔记本,让你好好学习。”
接下来的日子,小院里每天都充满了期待。张秀兰开始给念宝收拾去县城上学的行李,缝了新的被褥,买了新的衣服;李兴荣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了一个新书包,还有几本练习本;肖冬玲则给念宝整理了县城小学的路线,告诉她哪里有书店,哪里有好吃的糖糕;肖建国也时不时回来,给念宝带些铅笔、橡皮之类的文具。
八月中旬的一天,肖红梅从县城回来,带来了县城小学的校服——蓝白相间的上衣,灰色的裤子,穿在念宝身上,正好合适。“念宝,这是你的校服,开学就要穿。”肖红梅帮念宝理了理衣领,“对了,我还帮你找了个住处,就在我学校附近的一个阿姨家,离学校近,还能照顾你。”
“真的?那我就能经常见到红梅姐了?”念宝高兴地说,抱着肖红梅的胳膊,舍不得松开。
“当然能,”肖红梅笑着说,“你放学了可以来我宿舍,我给你辅导功课,还能给你做好吃的。”
九月一号,是念宝去县城上学的日子。李兴荣和张秀兰一起送她去县城,肖冬玲和肖红梅也早早在县城小学门口等着。到了学校,肖红梅帮念宝办好了入学手续,把她送到教室门口:“念宝,别害怕,有什么事就找姐,姐就在隔壁小学上班。”
“我知道了,红梅姐。”念宝点了点头,走进教室,看到了许多陌生的同学,心里却一点都不紧张——她知道,有家人的支持,她一定能在县城小学好好学习。
开学后的日子,念宝很快就适应了县城的生活。每天早上,她会跟肖红梅一起去学校;晚上,她会在住处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就去问李红梅;周末的时候,肖冬玲会来看她,带她去书店看书,或者去吃县城的糖糕。
十月一号那天,李向阳和肖建军终于回来了。他们刚到县城,就直接去了念宝的住处。念宝看到他们,一下子扑了上去:“二哥,向阳哥!我好想你们!”
“念宝,我们也想你。”肖建军抱起念宝,笑着说,“听说你去县城上学了,还考了全班第一,真厉害!”
“那当然,”念宝骄傲地说,“我还跟红梅姐一起住,每天都能吃到她做的好吃的。”
李向阳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念宝:“这是我给你买的大学笔记本,上面有我们学校的风景,希望你以后也能考上好大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