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将军的第一次见面,像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方俊那颗因为战争和背叛而变得冰冷麻木的心,重新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敬畏和灼热。
然而,当他从那栋肃穆的小楼里出来,重新站到吴志刚参谋那张客气却疏离的脸面前时,他又迅速地被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怎么样?首长都跟你聊了些什么?”吴志刚一边领着他往招待所走,一边不动声色地问道。
“没……没什么,首长就跟我聊了些他老人家长征时候的事。”方俊老老实实地回答。
“哦?长征?”吴志刚的眉毛,不经意地挑了一下,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看来,老首长对你印象不错。”
这句话,他说得轻描淡写,却让方俊心里一动。
他隐约感觉到,能让老将军主动开口聊起那段最艰苦的岁月,似乎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
“从明天开始,你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吴志刚停下脚步,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每天早上八点,警卫员小张会来招待所接你。记住,你是去工作的,不是去做客。管住你的眼睛,管住你的嘴,不该看的别看,不该问的别问,明白吗?”
“明白。”
“另外,”吴志刚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和一沓稿纸,递给方俊,“整理回忆录这件事,司令部这边,由我直接负责跟你对接。你每天做的笔记,整理的初稿,晚上都要汇总交给我审阅,统一存档,这涉及到保密条例。”
方俊接过那沉甸甸的稿纸,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不仅是负责,更是……一种监督。
接下来的日子,方俊的生活,变得像钟表一样,规律而又压抑。
他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坐上警卫员小张开的吉普车,来到那栋红砖小楼,一头扎进那间充满了书墨香气的书房,直到黄昏,再由小张送回招待所。
撰写回忆录的工作,比他想象中,要困难一百倍。
老将军的回忆,完全是跳跃式的、碎片化的。他常常会因为看到书桌上的一个旧茶杯,就突然从激烈的淮海战役,一下子跳跃到红军时期某个不知名的山沟里;或者因为窗外的一声鸟鸣,就从抗日战争的敌后根据地,讲到了建国初期的剿匪故事。
他的叙述,充满了最鲜活、最生动的细节,却毫无逻辑和时间线可言。
方俊就像一个在一座巨大宝库里淘金的工人,必须从老将军那奔流不息、时而清晰时而浑浊的记忆长河中,全神贯注地打捞起那些闪光的、珍贵的“金块”,然后,再用自己笨拙的笔,一点一点地将它们按照时间和事件,重新串联、组合、塑形。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和脑力的工作。
每天晚上,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招待所那间空荡荡的房间时,都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将白天那龙飞凤舞的速记笔记,重新整理成通顺的、有条理的文字稿,第二天一早,再交给吴志刚。
方俊几乎没有任何私人时间。他就像一颗被精密设定的螺丝钉,严丝合缝地被拧进了这台巨大而又复杂的机器之中。
唯一能让他感觉到一丝“生活气息”的,是每天在首长家的午饭。
午饭很简单,通常是四菜一汤,由一个看起来很淳朴的中年保姆做的,家常口味。吃饭的地方,不在餐厅,就在书房隔壁的小花厅里。
吃饭的人,也很简单。通常,只有他和老将军两个人;偶尔,不苟言笑的警卫员小张,也会陪着一起吃。
有一天中午,方俊正在埋头吃饭,老将军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他碗里,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笑着说了一句:
“哈哈,小方,你尝尝,这是咱们家阿姨,专门跟她朋友学的、你们上海人爱吃的甜口儿红烧肉!也不知道,做得地不地道。”
方俊一愣,有些受宠若惊地说道:“首长,太地道了!跟我妈做的味道一样!”
“一样就好!一样就好!”老将军高兴地点了点头,随即,又像是无意中,叹了口气,“唉,就是,家里那个最爱吃这口儿的野丫头,现在闻也闻不着喽。”
“野丫头?”方俊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是咯。”老将军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充满了宠溺的复杂表情,“我那个小女儿,参战回国后,被推荐到省医大进修。最近他们医大让她们下基层实习,她如果在家呀,非把我们这里闹个底朝天。也不能怪她,在她很小的时候,她母亲因一场病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老将军说着,眼泪闪出一丝泪花,但瞬间又被他那刚毅的眼神遮盖。
“都怪我,对她太宠了点。哈哈!”
老将军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劈中了方俊的脑袋!
他的心,“咚”的一声,几乎要跳出喉咙!
省医大……下基层……野战部队……卫生队……
这些词语,像一串代码,瞬间在他脑海里,组合成了一个清晰无比的身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