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几天,对于马陵一中的高三学子而言,是一场智力与意志的终极考验;而对于考场外望眼欲穿的家长们来说,则是一场漫长而焦灼的等待。
董振中无疑是这场“等待战役”中最投入也最煎熬的指挥官之一。
自从第一天发现女儿可能和张骑鹤“私会”后,便下定决心要严防死守。
每天,他都提前半小时把车停在校门口最显眼的位置,考试结束铃声一响,就立刻下车,伸长脖子在涌出的人流中精准锁定女儿的身影,然后快步上前,接过书包,用最快的速度把女儿“押”上车,恨不得立刻驶离这个“是非之地”。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向温柔乖巧、对他言听计从的宝贝闺女董知瑜,仿佛一夜之间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和“斗智斗勇”。
第一天下午考数学,铃声结束快二十分钟了,董知瑜才姗姗来迟。
董振中强压着火气问:“怎么这么晚?题很难?”
董知瑜一脸“无辜”和“认真”。
“爸,题是有点难,我和隔壁班的学习委员在走廊里对了几道大题的答案,讨论了一下思路,免得心里没底影响后面考试。”
理由冠冕堂皇,董振中张了张嘴,竟无以反驳。
第二天考理综和英语,情况更是“变本加厉”。
每次考完,董知瑜都有新的“正当理由”拖延。
一会儿是“班主任刘老师找我了解考试情况,问问大家发挥得怎么样,有没有普遍觉得难的题”,一会儿是“物理王老师让我帮忙把落在教室的参考书送还办公室”,甚至还有“和几个同学约好了,一起交流一下作文素材,为明天的英语作文做准备”……
董振中听着这些滴水不漏的理由,看着女儿那一本正经、毫无破绽的表情,心里跟明镜似的,却又不能发作。
总不能冲进学校,去验证班主任是不是真的找她谈话了吧?
只能一次次地强忍着憋屈和怀疑,眼睁睁看着女儿利用这些“合理”的借口,将离校时间拖延到最后一刻。
几乎可以肯定,这多出来的十几二十分钟,自家这棵水灵灵的小白菜,八成是又和那个叫张骑鹤的穷小子“私会”去了!
一想到这儿,他就气得肝疼,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心里把张骑鹤骂了千百遍。
而事实上,董振中的猜测完全正确。
每一次考完试,董知瑜都会飞快地交卷,然后跑到与张骑鹤约定好的、教学楼后那个僻静的小花园角落。
两人会简短地交流一下刚考完科目的感受,分享一点零食和水,张骑鹤会用他特有的平静语气安抚董知瑜可能出现的紧张或失误带来的沮丧。
每次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这种考后第一时间见到对方、分享心情的隐秘默契,成了支撑董知瑜顺利度过高考的巨大精神力量,也让她对张骑鹤的依赖和好感与日俱增。
终于,漫长的高考在最后一门科目考试结束的铃声中,落下了帷幕。
当考生们如同冲出牢笼的鸟儿般涌出考场,校园里瞬间被巨大的喧嚣、欢呼、如释重负的叹息和隐隐的哭泣所淹没。
三年的汗水、泪水、压力和期盼,在这一刻彻底释放。
在教学楼后的老地方,张骑鹤和董知瑜完成了最后一次考后“秘密接头”。
紧绷的弦终于松开,两人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意。
“总算考完了!”
董知瑜长长舒了口气,拍了拍胸口,随即从笔袋里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小纸条,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一串数字,递给张骑鹤。
“这是我的QQ号。暑假……你有什么计划吗?” 她问这话时,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张骑鹤接过纸条,小心收好,想了想,回答道:“先休息两天。然后,看看有没有什么赚钱的门路,总不能坐吃山空。可能……还会去金陵考察一下高校,提前熟悉熟悉环境。”
他的语气很自然,仿佛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安排。
“去金陵?”
董知瑜眼睛微微一亮,试探着问:“为什么不去首都或者沪市呢?那边的名校更多呀。”
张骑鹤笑了笑,语气随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不想跑那么远,苏省就挺好。金陵是省会,六朝古都,高校也多,机会应该不少。”
“不想跑远……苏省挺好……”
董知瑜在心里默默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暗暗记下。
她自动将张骑鹤的“赚钱门路”理解成了暑假要去打工,一想到他可能要为了学费和生活费去辛苦劳作,心里顿时涌起一阵心疼。
忍不住叮嘱道:“那你……别太辛苦自己了。注意身体,安全第一。”
看着她眼中真切的关切,张骑鹤心里一暖,知道她误会了,但也没有点破。
温和地笑笑,反而宽慰她:“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自有规划。你也是,考完了就好好放松,别想太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