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四合院的窗棂,洒在西厢房的樟木柜上。贺礼小心翼翼地打开柜门,看着里面的康熙青花龙纹罐,指尖轻轻拂过细腻的瓷面,龙纹的凸起触感清晰,青花的浓艳色泽在晨光下愈发温润。他昨晚特意查了自己收藏的古董图谱,确认这罐子是康熙官窑民仿精品,存世量虽不算极少,但品相如此完好的,在八十年代的京城也算难得一见。
“礼子,该走了!再晚就赶不上早班车了!”周胖子的声音从院外传来,他手里拎着两个肉包子,是特意给贺礼买的早饭。
贺礼锁好柜门,快步走出西厢房:“来了!”他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汁四溢,“胖子,那青花罐你跟卫东、孙磊多盯着点,别让外人知道,西厢房的门钥匙我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周胖子拍着胸脯,“我昨天就跟他俩说了,除了咱们四个,谁都不让进西厢房!以后收来的精品,都往这儿放,保证丢不了!”
两人并肩往公交站走,路上贺礼又叮嘱:“乡下收货的事别着急,还是按之前说的,广撒网多捞鱼,遇到拿不准的物件,先记下来,等我周末回来再看。”周胖子一一应下,心里越发佩服贺礼——不仅眼光准,做事还这么稳妥,跟着他干准没错。
赶到燕园时,早自习刚结束,学生们三三两两往食堂走。贺礼刚走到宿舍楼下,就看见李建国站在树荫下,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正往这边张望。
“老三,你可回来了!”李建国快步走过来,把笔记本递给贺礼,“我昨天跟班主任请假了,说你早上起来肚子不舒服,得去医院看看,给你请了一天假。你可别漏了嘴,要是有人问起,就说医生让你好好休息,别累着。”
贺礼接过笔记本,上面记着今天的课程安排和作业要求,李建国还特意用红笔标注了重点:“老大,谢了!还是你想得周到。”
“跟我客气啥!”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贺礼心里一暖,李建国虽然年长,却总像大哥一样照顾着宿舍兄弟,考虑得比谁都周全:“我知道,我今天就在图书馆待一天,中午跟你们一起去食堂吃饭。”
两人往宿舍走,刚进门就看见王虎和陈斌围在桌子旁,桌上摆着几个苹果——是陈斌昨天特意买的,说是给贺礼补补身体。
“老三,你回来啦!肚子好点没?”王虎赶紧站起来,递过一个苹果,“我昨天跟我妈打电话,她说肚子疼得多喝热水,你记得多喝点。”
陈斌也跟着说:“是啊老三,要是还不舒服,我陪你去医院看看,别硬撑着。”
看着兄弟们关切的眼神,贺礼有点心虚:“我没事,就是小毛病,医生说休息一天就好。你们快去上课吧,别迟到了。”
王虎和陈斌这才放心,收拾好课本,跟李建国一起往教学楼走去。
贺礼点点头,等三人走后,他简单收拾了一下,把苏晚给的古董鉴定笔记和自己的图谱放进书包,往图书馆走去。深秋的燕园格外安静,银杏叶落在地上,踩上去沙沙作响,未名湖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博雅塔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庄重。
图书馆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贺礼轻手轻脚地走进文物鉴定区,这里的书不算多,却都是精品——从《中国陶瓷史》到《明清家具鉴定》,从《青铜器图谱》到《书画鉴赏指南》,每一本都透着厚重的历史感。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先翻开苏晚给的笔记,里面的内容比他想象的还要详细,苏晚不仅记录了鉴定技巧,还附上了自己画的示意图,比如瓷器的开片纹路、青铜器的锈色鉴别,都画得清晰易懂。
“没想到学姐这么用心。”贺礼心里暖暖的,忍不住想起昨天苏晚递药酒时的温柔眼神,还有柳如烟送鸡蛋羹时的关切表情。他摇了摇头,赶紧收回思绪——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得好好看书,多学些鉴定知识,才能在收古董时少走弯路。
他拿起一本《中国陶瓷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看起,一页页仔细研读,遇到重要的知识点,就用苏晚送的钢笔记录在笔记本上。书中对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瓷器的特点描述得格外详细,比如唐代的唐三彩釉色艳丽,宋代的汝窑温润如玉,元代的青花发色浓艳,明代的永乐青花胎质细腻,清代的康熙青花层次丰富,这些知识都跟他实际收来的古董一一对应,让他对之前的收藏有了更深的认识。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贺礼合上书,伸了个懒腰,才发现自己已经看了三个多小时。他收拾好东西,往食堂走去。
到了食堂,李建国、王虎和陈斌已经占好了位置,桌上摆着四碗炸酱面,还有一盘凉拌黄瓜和一盘炒鸡蛋。“老三,快过来吃!”王虎招了招手,“我们特意给你加了双份肉丁,给你补补!”
贺礼走过去坐下,拿起筷子,刚吃了一口,就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抬头一看,柳如烟端着餐盘走过来,她今天穿着件浅粉色的毛衣,头发披在肩上,显得格外好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收古董成为大佬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收古董成为大佬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