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店装修忙筹备,学业深耕求精进
五月的京城已是盛夏初临,潘家园的尘土被几场夏雨浇透,空气里满是潮湿的草木香。贺礼的古玩店外搭着蓝色施工棚,里面传来电钻的嗡嗡声和工人的吆喝声,赵卫东正拿着图纸,跟木工师傅比划着展架的尺寸——按照贺礼的要求,展示区要做三层可拆卸展架,一层放瓷器,二层摆玉器,三层陈放小件铜器,每层都要装暖黄色射灯,突出古董的温润质感。
贺礼骑着自行车赶来时,正好撞见赵卫东指挥工人搬木料。“礼子,你来得正好!”赵卫东擦了擦额头的汗,递过一张装修进度表,“展架框架明天就能搭完,墙面刷漆后天开始,接待区的藤椅和茶几已经订好了,下周就能送货,最多十天,保证能完工!”
贺礼接过进度表,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心里满是踏实:“辛苦你了,卫东。装修材料一定要用最好的,尤其是展架,得承重好,别出问题。”“放心!”赵卫东拍着胸脯,“我特意选了东北松,结实得很,还刷了防潮漆,就算梅雨季节也不怕受潮。”
走进商铺内部,原本空旷的空间已经有了雏形:左侧的展示区框架初具规模,右侧的接待区预留出了靠窗的位置,角落里的小仓库也隔好了,连办公室的玻璃隔断都装了一半。贺礼走到展示区,用手敲了敲展架的横梁,传来沉闷的实心声响,他满意地点点头——赵卫东做事向来靠谱,交给她准没错。
装修的事有了着落,售货员的问题也提上了日程。贺礼早就想好了,从学校招考古系的实习生最合适——考古系学生懂古董基础,学习能力强,还能借着实习机会积累经验,对双方都有利。当天下午,他就拿着准备好的招聘启事,去了历史系办公楼,找到了教考古鉴定的张教授。
张教授是业内有名的鉴定专家,平时对贺礼也多有指点,听说他要开古玩店招实习生,当即表示支持:“小贺,你这个想法好!考古系的学生就是缺实践机会,去你店里实习,既能接触到真品,又能学习经营,比在教室里看书强多了。我这就帮你在系里宣传,保证给你挑几个踏实靠谱的学生。”
“那就谢谢您了,张教授!”贺礼赶紧递过招聘启事,“我给实习生开每月三十块的补助,管午饭,要是表现好,毕业后还能优先录用。”张教授笑着点头:“待遇不错,肯定有不少学生愿意去。你下周一来系里,我让有意向的学生跟你面谈。”
解决了售货员的问题,贺礼才想起自己的学业。虽然上辈子是历史老师,底子扎实,开学以来成绩一直不错,但他心里清楚,上辈子的自己只是个普通中学老师,知识储备大多停留在教材层面,跟大学里的专业要求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考古鉴定和古代经济史这两门课,涉及到大量专业术语和实物分析,稍不留意就会跟不上进度。
当晚,贺礼在宿舍里翻开考古鉴定课本,里面的《宋代瓷器窑口分布图》让他皱起了眉头——上辈子他只知道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却不知道每个窑口还有细分的支窑,比如钧窑的汝州支窑和禹州支窑,釉色和开片都有细微差别,稍不注意就会认错。他赶紧拿出笔记本,把每个窑口的特点一一记下,还标注了容易混淆的细节,打算第二天去图书馆查资料补充。
接下来的几天,贺礼彻底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早上七点去图书馆查资料,补专业课漏洞;上午十点去潘家园看装修进度,跟赵卫东沟通细节;下午两点去历史系跟张教授对接招聘的事,还抽空给苏晚打了电话,让她帮忙整理古董清单;晚上七点回宿舍,要么跟兄弟们讨论开店的事,要么继续啃专业课本,常常学到深夜。
有一次,苏晚来宿舍楼下找他,看到他眼底的黑眼圈,心疼地递过一瓶鱼肝油:“贺礼,你别太累了,学业和开店都重要,可身体更重要。”贺礼接过鱼肝油,心里满是温暖:“放心吧,我有分寸,等开店稳定了就好了。”苏晚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贺礼拉着去了学校门口的小吃摊,买了她爱吃的糖葫芦,两人坐在路灯下,边吃边聊开店的规划,疲惫也在甜蜜的闲聊中渐渐消散。
周一这天,贺礼准时去了历史系,张教授已经带了五个学生在会议室等着。五个学生都是大三的,三男两女,手里都拿着精心准备的简历,眼神里满是期待。贺礼简单介绍了古玩店的情况,又问了几个基础的鉴定问题,最后挑了三个学生——男生李明懂青铜器基础,女生王芳擅长瓷器分类,还有个叫赵磊的男生,不仅懂字画,还会写毛笔字,正好能帮忙整理藏品档案。
“你们下周三去店里报到,先跟着我熟悉藏品,张教授也会偶尔去指导,有不懂的随时问。”贺礼跟三个学生交代完,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古董鉴定基础手册》,分给他们,“这是我整理的笔记,你们先看着,下周咱们就从基础的瓷器鉴定学起。”三个学生接过手册,连连道谢,眼里满是激动——能接触到这么多真品,还有专家指导,这样的实习机会可遇不可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收古董成为大佬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收古董成为大佬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