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默把手机放回口袋,刚走出大楼门口,风一吹,额前的头发乱了几缕。他抬手捋了下,指尖还带着拍摄时没擦干净的汗。助理小跑跟上来,手里捏着平板,眉头皱得能夹住一张纸。
“哥,出事了。”
他停下脚步,“怎么?”
“热搜上了两个词条,都是冲你来的。”助理把屏幕转过来,手指划动两下,“你看这个——#陈宇默代言跑鞋是割粉丝韭菜?#,阅读量快八千万了。另一个是#他根本不是跑步爱好者#,底下一堆人贴图说你以前连五公里都没跑过。”
陈宇默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没说话,也没点进去。他抬头看了看天,灰蒙蒙的,像是要下雨。街对面有家便利店,玻璃上贴着促销海报,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站在门口刷手机,其中一个突然笑出声,指着屏幕对同伴说了句什么。
他没听清内容,但看懂了对方的表情。
“先回公司。”他说,“还有场拍摄在下午,我得确认路线。”
助理愣了一下,“你不看看评论吗?现在网上吵翻了,有人说你是蹭热度,还说你拍广告的时候一脸严肃,装专业人设。”
“我本来就在认真。”他边走边说,“拍广告又不是上综艺,笑给谁看?”
助理没再劝,默默跟在旁边。车里安静了一路,只有导航偶尔提示转弯。陈宇默靠在座椅上,闭着眼,其实没睡。脑子里过的是这半个月的事——从第一次开会,到改脚本,再到昨天蹲在地上讲鞋底材料那段话。每一帧画面他都记得清楚。
到了公司,他直奔临时办公室。门关上之前,听见外面有人低声议论:“听说品牌方也在观望,要不要换代言人……”
他没回头。
打开电脑,登录社交账号,热搜榜第三和第五的位置,赫然挂着那两条话题。点开第一个,置顶是一段剪辑视频:他穿着荧光色训练服,在节目里被队友推下水,溅起大片水花,背景音乐配的是夸张的搞笑音效。视频下面写着:“这样的人,真的懂跑鞋研发?”
另一条链接里,有人翻出他大学时期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照片,标题写着:“当年唱歌跳舞的偶像练习生,今天成了‘跑步专家’?”
评论区已经炸了。
“一开始还挺喜欢他,觉得真诚,结果转头就接广告,太失望了。”
“看他讲鞋底那段,背稿都背得磕巴,明显不熟,纯粹演给人看。”
“要是真懂,怎么不见他拿奖?连半马成绩都没公布过。”
陈宇默一条条往下翻,手指停在某条评论上:“他说的话听着动人,可我们买的不是故事,是鞋。”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
手机震了一下,是柳如烟发来的消息:“看到网上的动静了吗?”
他回:“看到了。”
“团队那边怎么说?”
“有人建议发声明,澄清一下。”
“你觉得呢?”
他敲字:“如果我说我没变,他们不信;我说我懂跑步,他们说我没证据。文字解释再多,也不如一次实打实的表现。”
过了几分钟,柳如烟回复:“你想怎么做?”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上面画了三条线:一条是拍摄计划,一条是宣传节奏,第三条空白着。他写下两个字:“实测”。
然后回到手机,继续打字:“我想加一场十公里实跑,全程跟拍,不补妆、不中断,用最真实的跑步状态让大家看看,我不是嘴上说说。”
柳如烟很快回了电话。
“你知道这种直播风险有多大吗?”她的声音很稳,没有责备,也没有附和,“一旦中间出问题,比如体力不支、配速崩了,或者设备故障,都会被人拿来当攻击点。”
“我知道。”他说,“但我更怕的是,因为怕被骂,就不敢做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不是为了卖鞋才这么拼的吧?”她问。
“我不是。”他看着窗外楼下匆匆走过的行人,“我是为了不让那些相信‘真实’的人,觉得自己傻。”
柳如烟轻轻叹了口气,“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跑?”
“明天早上五点,滨江步道起点。”他说,“就用一台手持机跟着,不搞阵仗。如果有人愿意看,我就边跑边回答问题。”
“我可以安排直播通道。”她说,“但数据安全和舆情监控得提前准备。”
“不用控评。”他打断她,“让所有人发言。我相信跑完这十公里,会有人改变想法。”
挂了电话,他打开手表同步界面,调出过去三个月的跑步记录。总里程三百七十六公里,平均每周四次,最长一次连续跑了十二公里。心率曲线稳定,配速波动不大。他还特意导出了几次雨天夜跑的数据,附上天气APP的历史记录截图。
这些他都没立刻发出去,而是新建了个文件夹,命名为“过程”。
助理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打印好的拍摄流程表。“下午的社区跑道镜头,导演想加个慢动作特写,让你笑着挥手,像明星亮相那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