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国出发去军区开会的那个清晨,天色还未全亮。
苏茉莉早早起床,为他收拾好行李。三套军装整齐叠放,领章帽徽分别用软布包好,放在专用的盒子里。她还将自己腌的一小罐酱菜仔细包好,塞进背包侧袋。
“路上吃点爽口的。”她轻声说,手指在背包带上流连片刻。
赵振国穿上军大衣,目光在她脸上停留。这几天,他的小妻子已经渐渐熟悉了大院的生活,但他仍不放心将她独自留在这里。
“我三天后就回来。”他接过行李,“有事找李秀英,或者直接去政治处找张干事。”
苏茉莉点头,送他到门口。楼道里寂静无声,对门的王亚玲家紧闭着门,但她能感觉到,有一双眼睛正透过猫眼观察着他们。
“放心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她为他整理了一下军大衣的领子,动作自然得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
赵振国深深看她一眼,转身大步下楼。吉普车发动的声音在黎明中格外清晰,随后渐渐远去。
苏茉莉关上门,背靠着门板站了一会儿。这是她来到大院后,第一次独自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是把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连窗框缝隙都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布料,准备给赵振国做一件春天穿的外套。
上午九点,敲门声准时响起。
苏茉莉放下手中的针线,整理了一下衣襟,才走过去开门。
门外站着王亚玲和两个面生的女人。王亚玲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衫,领口别着一枚闪亮的胸针。
“茉莉同志,我们来看看你。”王亚玲不等邀请就迈进门,目光在客厅里扫视一圈,“赵团长这一走,你一个人多寂寞啊。我们特意来陪你说说话。”
另外两个女人也跟进来,一个瘦高个,一个微胖,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苏茉莉和她手中的针线活。
“这是在给赵团长做衣服?”瘦高个女人拿起桌上的布料摸了摸,“这布料不错,就是样式老了点。现在城里都兴中山装了,你还做这种老式外套?”
微胖女人接话:“农村来的姑娘,会做这种就不错了。不过茉莉啊,既然嫁给了赵团长,这眼光也得跟上时代才行。”
苏茉莉不慌不忙地倒了三杯水放在客人面前,微笑道:“振国说他穿惯了我做的衣服,舒服合身。我想着,衣服嘛,穿着舒服最重要。”
她语气温和,却巧妙地避开了关于“农村”和“时尚”的话题,反而强调了赵振国的喜好。
王亚玲撇撇嘴,转换了话题:“对了,明天大院妇联有活动,你要不要来参加?就是姐妹们一起学习上级文件,再聊聊家常。”
苏茉莉想起李秀英也提过这事,便点点头:“好啊,我一定去。”
“那明天上午九点,就在服务社旁边的活动室。”王亚玲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记得准时啊,妇联主任最讨厌人迟到了。”
送走三人后,苏茉莉继续手中的针线活,心里却明白明天的妇联活动不会那么简单。
果然,第二天她准时到达活动室时,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大约二十多个女人,分坐成几排,王亚玲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正和旁边的女人窃窃私语。
活动室前方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今天的学习内容。苏茉莉悄悄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却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似有若无地瞟向她。
妇联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神情严肃的女干部,她环视一圈,目光在苏茉莉身上停留片刻,才开始讲话。
学习持续了一个小时,主要是读报和讨论时事政治。苏茉莉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几句。
学习结束后,王亚玲突然站起来:“主任,今天是茉莉同志第一次参加我们的活动,不如请她给大家讲几句?也让我们了解一下农村的新面貌。”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苏茉莉身上。有好奇,有同情,也有毫不掩饰的看好戏的神情。
苏茉莉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她今天特意穿了那件枣红色毛衣,衬得她肌肤胜雪,两条乌黑的辫子垂在胸前,朴素中透着难掩的秀丽。
“各位姐妹好,我是苏茉莉。”她声音清脆,不卑不亢,“我是从农村来的,我们靠山屯虽然比不上城里,但在党的领导下,这几年也有了很大变化。我们建了新的小学校,粮食产量提高了三成,去年还通了电...”
她娓娓道来,既不过分谦虚,也不夸大其词,将家乡的变化描述得生动具体。她谈到农村妇女如何参加生产劳动,如何学习文化知识,如何支持丈夫在部队的工作。
“我虽然来自农村,但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她最后说,“我相信,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我们勤劳肯干,都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室里一片寂静。原本准备看笑话的人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农村姑娘”不仅口齿伶俐,还这么有见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70年代的村花苏茉莉高嫁啦请大家收藏:(m.x33yq.org)70年代的村花苏茉莉高嫁啦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