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听松院西梢间熟悉的气息里,青禾才真正觉得整个人都舒展开了。
窗下小几上那盆翠绿的文竹依旧,墙角熏笼里散发的淡淡松木香也依旧。连翠喜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此刻听着都格外顺耳。
真是...... 青禾心里自嘲地嘀咕了一句。来到清朝后的日子,简直是提心吊胆。规矩森严不说,动辄得咎。
可一旦从王嫔娘娘那绷紧的弦上松下来,回到这方小天地,竟也能咂摸出点安稳的滋味来。人果然都是贱骨头。她摇摇头,把这古怪的念头甩开。
精神头足了,青禾那股子钻研劲儿又上来了。
她像准备攻克某个重要课题一样,把心思全扑在了小厨房。不是琢磨着胤禑前些日子读书费眼,就是用塞外干燥,主子偶尔咳嗽两声说事,变着法子鼓捣新的药膳点心。
茯苓被碾得细细的,和着新磨的糯米粉,调上温热的牛奶和一点点蜂蜜,揉成团,再用刻着“福”、“安”字样的小木模子压成精巧的糕饼,上笼蒸熟。
糕饼出锅时白白胖胖的,带着茯苓特有的淡香和奶香,入口软糯微甜,说是能健脾宁心。
又或是寻来新鲜的枇杷叶,刷洗干净背面绒毛,和着去了皮的梨块以及一小把冰糖,用小火慢慢熬煮成浓稠的膏子。
晾凉后盛在甜白瓷的小罐里,取一小勺用温水化开,清甜润喉。
她甚至还试着用炒香的芝麻和核桃仁,混合着炒熟磨细的薏仁粉、山药粉,再用熬得浓稠的麦芽糖粘合,切成小方块,做成耐放又养胃的芝麻核桃糕。
那股子混合着坚果香和谷物焦香的甜味儿,引得翠喜和小厨房打杂的小太监都忍不住探头探脑。
日子就在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和食物散发的香气里,滑到了七月二十六。
这一日,行宫里的气氛明显不同往日。
各处洒扫得分外洁净,连松针都被仔细清理过。侍卫们当值时的腰杆挺得比平日更直。午后刚过,便有消息传来,雍亲王仪仗已至行宫大门外。
胤禑在听松院,由王进善伺候着换上赴宴的吉服。
石青色的皇子蟒袍,前后和两肩绣着四团五爪行龙,金线在光线下隐隐流动。腰间束着金黄绦带,悬挂着玉佩和荷包。
他对着水银磨得锃亮的穿衣镜,仔细整理着领口袖口,神情郑重。
“主子,您看戴哪串?”王进善捧着一个打开的锦盒,里面是几串不同材质的朝珠。
胤禑的目光在几串朝珠上掠过,最终却落在了镜台旁一个不起眼的紫檀木小盒上。他伸手打开,里面静静躺着一串色泽沉郁的伽楠香佛珠,颗颗圆润,纹理细腻,散发着清幽绵长的香气。
这是胤禑尚在病中时,四哥胤禛送的。
胤禑拿起那串佛珠,在指尖捻了捻,冰凉温润的触感传来。
他略一沉吟,将佛珠小心地套在了左手腕上,藏在了宽大的蟒袍袖口之下,只隐约露出几颗深色的珠子。然后才指了指锦盒里一串品相上佳的东珠朝珠:“戴这个吧。”
王进善应声替他戴上东珠朝珠。
胤禑最后正了正头上的吉服冠,镜中少年眉目清朗,气度初显,只是眼底深处,藏着一丝连他自己也未曾深究的紧张。
夜色初降,延薰山馆内已是灯火辉煌。
此次宴会选择在湖沼区的延薰山馆,是行宫宫廷区向园林过渡的衔接处,宴会后可以登舟泛湖,是一处将宴饮与游赏绝妙融合的居所。
酉时初刻,延薰山馆内,铜鎏金仙鹤烛台上手臂粗的红烛燃得正旺,将殿内照得亮如白昼。
空气中弥漫着酒菜香气和淡淡的檀香。
康熙皇帝端坐御座之上,身着明黄常服,面带笑意,显然心情甚佳。
下首左右,按长幼尊卑,皇子、王公大臣、蒙古各部首领依次而坐。
胤禑的位置在皇子中靠后,他端正坐着,目光却忍不住投向刚刚入席的雍亲王胤禛。
胤禛穿着一身亲王规格的石青色四团龙补服,比皇子的蟒袍更显庄重威严。他身姿挺拔如松,步履沉稳,目不斜视。入席后也只是微微向御座方向颔首致意,便端坐不动。
灯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薄唇微抿,眼神沉静,仿佛殿内的喧嚣热闹都被隔绝在他周身三尺之外,自成一方冷肃天地。
即便是康熙问话,他也只是简短应答,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沉稳。这份不动如山的气度,在满殿或谈笑风生或恭敬逢迎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阿哥胤禩。
他今日依旧穿着一身雨过天青色的锦缎常服袍,外罩月白色琵琶襟马褂,通身透着清雅。
他脸上始终挂着恰到好处的温和笑容,如同春风拂面。
只见他时而举杯向御座敬酒,言辞恳切恭谨。时而侧身与邻座的蒙古王公低语几句,引得对方连连点头,笑容满面。时而又与身旁的几位大臣轻松交谈几句,气氛融洽。
那份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姿态,几乎吸引了席间大半的目光,连康熙都朝他含笑点头示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清宫,我在胤禑身边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清宫,我在胤禑身边当咸鱼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