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玦送来的百两银票,像一剂强心针,让凌薇推广土豆的底气更足了。次日一早,她揣着银票,带着画好的曲辕犁图纸,和村里的铁匠周大叔一起去了镇上——她要亲自盯着铁匠铺,把改良农具的事落实下来。
青竹村的周大叔是个老铁匠,打了一辈子农具,却从未见过凌薇画的“曲辕犁”。路上,他反复翻看图纸,眉头皱得紧紧的:“薇丫头,你这图纸画的啥?犁辕怎么是弯的?咱们庄稼人用的犁都是直辕,弯的能好使?”
凌薇笑着解释:“周大叔,这弯辕才是关键。直辕犁得两匹马拉,还费力气;这曲辕犁一匹马就能拉,转弯灵活,翻地还深,咱们村的薄田,用它最合适。”
周大叔将信将疑,到了镇上的“李记铁匠铺”,掌柜李铁匠接过图纸,看了两眼就笑了:“小姑娘,你这图纸是画着玩的吧?犁辕弯成这样,一拉就断,还想耕地?”
凌薇不恼,指着图纸上的榫卯结构:“李掌柜,您看这里,犁辕用的是枣木芯裹铁,不是纯铁,既有韧性又结实。还有这犁铧,我改了角度,比普通犁铧宽两寸,翻地时能把土块打碎,不用再二次耙地。”
李铁匠还是摇头:“说的轻巧,这弯辕的弧度、犁铧的角度,差一分都不行。我打了三十年铁,从没见过这样的犁,做不出来。”
凌薇早有准备,从包袱里掏出一块木炭,在铁匠铺的石板上画了个简易的力学图:“您看,直辕犁的受力点在中间,容易断;曲辕犁的受力点分散在两端,枣木芯能缓冲拉力,再裹上铁,肯定断不了。您要是不信,咱们先打一个试试,材料费我出,要是不好用,我分文不取。”
李铁匠见凌薇说得头头是道,又看她递过来的银票(先付了二十两定金),终于松了口:“行,我就信你一次。不过得等十天,这犁的活细,急不得。”
凌薇点头应下,又想起村里灌溉的事,补充道:“李掌柜,顺便再打二十个铁锨头、十个锄头,还有……您会打水车的零件吗?我要做个能省力提水的水车。”
李铁匠愣了:“水车?咱们镇上的水车都是大水车,得十几个人推,你要做小的?”
“是龙骨水车,”凌薇又画了张简笔画,“靠人力踩,一个人就能带动,提水快,适合咱们村的小河边。”
李铁匠看着图纸上的齿轮和龙骨结构,眼睛渐渐亮了:“这东西有意思,我试试!不过零件多,得再等五天。”
从铁匠铺出来,周大叔对凌薇刮目相看:“薇丫头,你这脑子咋这么好使?这些古怪的东西,你咋想出来的?”
“都是我娘以前留下的书里写的,”凌薇笑着打了个幌子,“我也是照着书琢磨的。等犁和水车做好了,咱们种地就轻松了。”
回到村里,凌薇把要做新农具的事告诉了村民,大家起初都不信,直到十天后,李铁匠的伙计赶着牛车,拉着曲辕犁和铁锨锄头来送货,村民们才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
王大叔第一个上前,试着用曲辕犁耕地——他只牵了自家的一匹老马,轻轻一拉,犁铧就稳稳扎进土里,转弯时毫不费力,翻出的土块又细又匀。他走了一个来回,惊喜地喊道:“好用!太好用了!比直辕犁省劲多了,这一匹马比两匹马拉得还快!”
村民们这下炸了锅,纷纷围着曲辕犁看,有的还试着踩了踩铁匠铺送来的水车零件(还没组装),都觉得新鲜又实用。凌薇趁机说:“这曲辕犁,咱们村每家都能买一个,算上铁锨锄头,我用萧公子送的银票补贴一半,大家只用出一半的钱。”
“真的?”村民们都激动了,一半的钱,普通人家都能负担得起。里正张老头率先报名:“我家先买一套!明年种土豆,就靠它了!”
不到半天,村里三十多户人家,都订了一套农具。凌薇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萧玦的心意,她没有白费,这些农具,不仅能让土豆种得更好,更能让乡亲们的日子,真正轻松起来。
傍晚,苏老栓看着院子里的曲辕犁,摸了又摸,感慨道:“薇丫头,你娘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为你骄傲。以前你爹种地,拉着直辕犁,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有了这弯辕犁,再也不用遭那份罪了。”
凌薇靠在爷爷肩上,轻声说:“爷爷,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等水车做好了,浇水也不用挑了,咱们就能多种几亩土豆,让全村人都吃饱饭。”
苏老栓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他知道,他的孙女,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小丫头,而是能撑起一片天的顶梁柱了。
喜欢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