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网络暴力,远比直面“梦魇工程”的傀儡更需要技巧。林小虎无法,也不能直接动用超自然力量去大规模删除言论或惩罚施暴者——那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和猜疑,甚至可能暴露自身。他需要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规则的缝隙间落子,引导局势向着对顾悠悠有利的方向发展。
他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敌人。
通过顾悠悠提供的链接,林小虎找到了那个率先发起指控、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营销号——“潮流视觉观察”。这个账号主要以“扒皮”、“鉴抄”和犀利点评各类设计作品吸引眼球,言辞往往极具煽动性和攻击性,拥趸众多。
在“真实之眼”的辅助下,林小虎浏览着这个账号过往的发言。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博人眼球的流量密码,更看到了一种刻意引导的、充满偏执和攻击性的集体情绪。这种情绪并非“梦魇工程”那种冰冷的污染,却同样具备强大的精神破坏力,如同无形的瘟疫在网络间传播。
“找到根源,才能釜底抽薪。”林小虎自语。他尝试追踪这个账号背后的运营者信息,但对方显然很谨慎,使用了多层代理和虚拟身份,隐藏得很深。
就在林小虎思考如何突破这层网络伪装时,他想到了一个人——李哲。
李哲作为金牌销售,人脉广阔,三教九流都有接触,或许能提供一些非常规的渠道。
他拨通了李哲的电话。
“李哥,有点事想麻烦你打听一下。”林小虎开门见山,“一个叫‘潮流视觉观察’的网络账号,背景可能不太干净,我想知道背后运营者的真实信息。”
电话那头的李哲似乎并不意外,只是轻笑了一声:“小虎,你涉猎的范围还真是广泛。这个号我有点印象,风格挺‘激进’的。怎么,惹到你了?”
“一个朋友被他们污蔑,陷入了麻烦。”林小虎没有细说。
“明白了。”李哲很干脆,“我认识几个做舆情和数据挖掘的朋友,帮你问问。不过这种藏头露尾的家伙,查起来需要点时间,而且不一定能有确凿结果。”
“尽力就好,多谢。”
挂了电话,林小虎并没有完全依赖李哲。他同时让顾悠悠尽可能收集整理自己作品的所有创作草稿、过程图、灵感来源记录,这些都是证明清白的最有力证据。
然而,网络暴力的发酵速度远超想象。就在林小虎着手调查的第二天,事态升级了。
那个“潮流视觉观察”发布了新的动态,没有提供任何实质证据,却用更加阴险的笔调暗示顾悠悠“背后有金主支持”、“校方包庇”,并贴出了几张模糊处理过的、顾悠悠与不同男性(实则是她的同学和老师)正常交谈的照片,配上误导性的解读。
这条动态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瞬间引爆了更猛烈的攻击浪潮。无数不明真相或被煽动情绪的网民涌入顾悠悠的社交平台,污言秽语不堪入目,甚至有人开始骚扰她的家人和朋友。
顾悠悠再次崩溃了,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没用的……他们根本不讲道理……我解释了他们也不听……我完了……”
林小虎能清晰地感知到,通过无形的网络连接,一股庞大而混乱的负面情绪正汇聚起来,如同乌云般压向顾悠悠脆弱的精神世界。她的“愿望”变得更加急切和绝望。
【警告!许愿者精神承受力接近极限。负面情绪汇聚加速,存在引发不可控后果风险。建议加快干预进程。】小熊的提示带着罕见的紧迫。
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林小虎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然暂时无法揪出幕后黑手,那就先斩断他煽动舆论最依赖的武器——那些被蒙蔽、被利用的“声音”。
他闭上眼,心神沉入“心之锚”。这一次,他没有尝试攻击或控制,而是将自身的精神力如同最细腻的蛛丝般,沿着网络的连接,悄然蔓延向那些对顾悠悠攻击最猛烈、言辞最恶毒的账号。
他并非读取他们的思想或记忆,而是极其精妙地、短暂地干扰了他们敲击键盘时,手指与大脑指令之间那微妙的协调性。
于是,在网络的另一端,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一个正在键盘上敲打污言秽语的青年,手指突然不受控制地一滑,打出了一长串毫无意义的乱码,然后不小心按到了删除键,刚写好的恶毒评论瞬间消失。
另一个正在复制粘贴攻击性言论的中年女人,粘贴的内容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她自己昨天抱怨上司的私密聊天记录截图。
还有一个试图人肉顾悠悠家庭地址的“技术宅”,在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时,电脑屏幕突然蓝屏,重启后发现自己某个存满了见不得光资料的硬盘分区被意外格式化……
这些干扰极其轻微、短暂,且完全像是操作者自己手滑、失误或设备故障。没有任何超自然的痕迹,却有效地打断了最凶猛的那一波攻击,制造了小范围的混乱和迟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就是许愿神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就是许愿神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