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更难走,天暗下来后,山路更滑。李母走得满头大汗,好几次差点摔倒,都紧紧护着背上的孩子。到家时,李老爹看到她空着手回来,就知道没成,也没多问,只是赶紧烧了热水让她泡脚。
“我明天再去。”李母泡着脚,看着怀里熟睡的孩子,轻声说。
第二天,李母换了身干净衣服,又带了些自己织的土布,再次去了杨家。这次杨木匠连门都没开,只在屋里说:“大妹子,我真的不能认这个干儿子,你别再来了。”
李母站在门外,眼泪差点掉下来,可想到孩子的命,还是硬着头皮说:“杨师傅,我知道您为难,可我就这一个心愿,求您再想想……”
屋里没再出声,李母等了好久,最后还是失望地走了。
第三次去的时候,李母没直接去杨家,而是听了村里老人的建议,准备了“撞拜”的礼——除了之前的红糖鸡蛋,还多了香烛和纸钱,打算去村头的土地碑前拜一拜,算是“先拜土地,再认干爹”,盼着能有转机。
她背着孩子,提着东西,一步步走到土地碑前。土地碑是块青石板,上面刻着“土地神位”四个字,旁边长满了杂草。李母先把杂草拔干净,然后摆上香烛,点燃后又把红糖、鸡蛋放在碑前,抱着孩子跪在地上,轻声祷告:“土地公公,求您保佑我的娃,让杨师傅能认他做干儿子,保他平安长大……”
祷告刚说完,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李母回头一看,竟是杨木匠!他背着工具包,像是刚从外面做工回来,看到跪在碑前的李母和孩子,愣了一下。
李母赶紧站起来,心里又紧张又期待。她早就准备好了火炮子,这会儿赶紧掏出来点燃,“噼里啪啦”的响声在山谷里传开。按照当地的规矩,只要火炮一响,就算是“撞”上了,对方再想拒绝也难。
杨木匠看着眼前的情景,无奈地笑了,摇了摇头说:“罢了罢了,这真是命中注定。我本来打算今天就去外地做工,没想到还是遇上了,看来这干儿子我是认下了。”
李母一听,眼泪当场就掉下来了,连忙抱着孩子给杨木匠磕头:“谢谢您!谢谢您!”
杨木匠赶紧把她扶起来,接过孩子抱在怀里,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想了想说:“我也没什么文化,就给娃取个简单的名字,叫‘平安’吧,盼他一辈子平平安安的。”
“好!好!就叫平安!”李母连声道谢,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那天下午,杨木匠留李母吃了饭,还特意给孩子做了个小木马,虽然简单,却做得很结实。临走时,杨木匠把自己随身带的一块桃木牌系在孩子的脖子上,说:“这是我去年在青城山求的,能驱邪避灾,让娃戴着。”
李母背着孩子,揣着桃木牌,手里提着杨木匠回赠的一包点心,走在回家的路上。太阳快落山了,把山路染成了金黄色,背带里的孩子醒了,小手抓着桃木牌,咧着嘴笑,一点也不闹。李母看着孩子的笑脸,又抬头看看天边的晚霞,觉得这二十里的山路,走得值了。
从那以后,每年过年过节,李母都会带着平安去杨家探望,杨木匠也会时常寄些东西回来,有时候是布料,有时候是外地的小玩意儿。平安渐渐长大,知道自己有个走长路的干爹,每次提起,都带着几分骄傲。而那朵梦里的莲花,还有脖子上的桃木牌,也成了平安童年里最温暖的记忆。
尾词·鹧鸪天
甲午春深瑞气融,莲生堂屋映日红。
三番求拜缘终至,一拜干爹命始通。
山路远,情意浓,平安二字记心中。
桃木牌系童年事,且待他年展志雄。
(待续)
喜欢离翁和光同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离翁和光同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