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停课休学返故庄,帮亲劳作度时光。
武争斗乱离乡邑,跋涉归程历雪霜。
幸遇贤良伸善手,终回桑梓见萱堂。
历经险阻情难改,铭记恩慈岁月长 。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命运的波澜起伏似乎成了生活的常态。
离翁五岁那年,便从幼儿园转至安产小学,开启了他的启蒙教育之旅。时光匆匆,转眼到了1966年9月,离翁满心欢喜地考入金川中学六九级,准备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无情地席卷而来,学校停课,他的求学之路被迫中断。无奈之下,离翁回到了家乡,开始帮助父母操持力所能及的家务。
每天清晨,离翁都会早早地起床,跟随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山上捡柴。山林间的小路崎岖不平,他们背着比自己身形还大的背篓,艰难地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有时候,为了捡到更多更好的柴火,他们不得不冒险爬上陡峭的山坡,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受伤。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从不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柴火是家里做饭取暖的重要保障。
除了捡柴,打猪草也是离翁日常的任务之一。田间地头,他仔细地寻找着猪儿们爱吃的各种野草。有时候,为了找到一片茂盛的猪草,离翁会跑遍整个村子周边的田野、山间与小溪。回到家时,常常是满头大汗,但看着满满的一筐猪草,心中也会涌起一丝小小的成就感。
偶尔,离翁也会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记得有一次,他跟着大人们去地里捡石头,辛苦劳作一天,最终只评了七厘的工分。那少得可怜的工分,让离翁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愈演愈烈,武斗更是猖獗,红造和成造两个派别不同的造反兵团武斗的战火燃烧到了安宁,听到枪声离翁他们就往外跑,去看闹热、捡些子弹壳,如今想来很是危险。母亲担心离翁的安危,便将他送到了小金二舅家。本以为能在二舅家过上一段平静的日子,却不想这里也并非安宁之所。在二舅家待了三个月左右,一天,外面突然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和打斗声。原来是造反派与保守派在街头火拼,场面混乱不堪。二舅家也陷入了恐慌之中,表姐见此情形,决定将离翁送到丹巴二娘家暂避风头。
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离翁还沉浸在香甜的梦乡里,就被表姐急切的呼唤声唤醒。揉揉惺忪的睡眼,他知道,这归家的征途已然开启。
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沿着小金河一路而下。清晨的微风轻拂着脸庞,带来丝丝凉意,驱散了残余的睡意。小金河在晨曦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仿佛一条流动的银河。河水清澈见底,能清晰地看见水底五彩斑斓的鹅卵石,它们宛如沉睡的宝石,在水流的轻抚下微微颤动。河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美妙乐章。
河岸边,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舞,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细长的柳枝轻轻拂过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岸边的野花争奇斗艳,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散发出阵阵芬芳,吸引着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穿梭。
经过石灰窑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炽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周围的山峦起伏,绿色的植被郁郁葱葱,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他们无暇欣赏这美景,匆匆的脚步不曾停歇。
宅垄乡的路程显得格外漫长,当夜幕快要降临,他们才终于抵达了丹巴的半扇门。此时,天空中繁星点点,疲惫不堪的离翁和表姐敲响了一家村民的门,希望能借宿一晚。善良的村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那温暖的笑容和关怀的话语,让他们在这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了一丝慰藉。
第二天一早,晨曦微露,他们又踏上了前行的道路。下午五点过,丹巴县城终于出现在眼前。这座小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店铺里传来的吆喝声,让离翁心中涌起一股亲切之感。
来到二娘家,离翁看到二娘与二姨父正在忙碌地裁剪着布料。他们都是裁缝,手艺精湛,家里到处都摆放着各种布料和做好的衣物。二娘见到他们,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赶忙招呼他们进屋坐下,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和美味的食物。在二娘家温馨的氛围中,他们度过了一晚。
第三天,表姐说要去水运处找车,让离翁搭车回家。离翁满心期待地等着表姐归来,可她去了一家工人家后,一去半天都没出来。他心中渐渐升起了焦急和不安,望着远处的大渡河,离翁突然意识到,沿着大渡河而上,就可以到家。
于是,离翁决定不辞而别,一个人踏上回家的路。刚开始,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渴望。沿着大渡河的岸边,河水奔腾流淌,发出雄浑的声响。离翁望着河水,思绪万千,想起了和表姐一路上的艰辛,想起了二娘家的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离翁和光同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离翁和光同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