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苏城,日头虽烈,风里却裹着果实的甜香。大田西侧的晒谷场早已收拾妥当,青石板地面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边缘摆着几排木桌,桌角系着红绸带,上面贴着“四地蔬果品鉴会”的金色字样。陈砚凌晨五点就到了田里,和苏城的农户一起采摘成熟的番茄——选的是“春早一号”中果型品种,果皮泛着玛瑙红,捏在手里沉甸甸的,轻轻一掰,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淌,酸甜的香气直往鼻腔里钻。
“陈队,您尝尝这个!”小赵捧着一筐刚摘的樱桃番茄跑过来,果粒像红色的珍珠,裹着一层薄薄的果粉,“舟山小林说这是‘蜜珠’品种,糖度能到12,比普通番茄甜一倍!我刚尝了一颗,跟吃水果似的!”
陈砚拿起一颗放进嘴里,牙齿咬破果皮的瞬间,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爆开,没有一点酸涩味。他掏出糖度仪,往番茄汁里滴了两滴,屏幕立刻显示“12.5”:“比预期还高!把这些‘蜜珠’单独装盒,待会儿给各地的伙伴们尝尝鲜。对了,洛城的大豆、江城的水稻都运过来了吗?”
“早到了!”张大爷推着一辆小推车走过来,车上装着鼓鼓囊囊的布袋,“洛城老周凌晨三点就出发了,拉了两袋新收的大豆,还有刚榨的豆油;江城王哥带了新碾的大米和腌茄子;海洲老郑更实在,拉了一筐刚煮好的海产豆腐,说用的是咱们四地联合种的大豆!”
说话间,远处传来熟悉的车队声。洛城的橙红色货车最先停下,老周跳下车,手里提着一个不锈钢桶,脸上满是笑意:“老陈!快尝尝咱们新榨的豆油!用的是‘冀豆12’品种,冷榨工艺,保留了大豆的香味,煎鸡蛋都不用放葱花,香得很!”他说着,掀开桶盖,金黄的油体泛着清亮的光泽,淡淡的豆香顺着风飘得很远。
紧随其后的江城车队更热闹,王哥带着几个农户扛着竹篮,里面装着白花花的大米、油亮的腌茄子,还有用稻壳包装的真空米砖:“这大米是‘江稻10号’,煮出来的饭粒油润,嚼着有回甘;腌茄子用的是刚收的‘春早一号’茄子,加了江城特有的米酒腌制,配粥最合适!”
舟山的绿色冷链车刚停稳,小林就抱着一个泡沫箱跑过来,箱子里装着冰镇的辣椒和西瓜:“这是‘辣玉’品种的线椒,辣度适中,带着果香,炒肉特别香;西瓜是‘冰瓤’品种,中心糖度15,刚从冷库里拿出来,正好解暑!”
海洲的蓝色货车最后抵达,老郑指挥着农技员搬下几个保温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嫩黄色的海产豆腐、深绿色的海带结,还有用海产有机肥种植的小白菜:“这海产豆腐用的是洛城的大豆、海洲的海水卤水,嫩得能掐出水;小白菜刚从地里拔的,没打农药,蘸酱吃最鲜!”
晒谷场上很快热闹起来。木桌上摆满了四地的特产:苏城的红番茄、樱桃番茄、黄瓜;洛城的黄大豆、金黄豆油、玉米饼;江城的白大米、腌茄子、稻花鱼干;舟山的青辣椒、红西瓜、无土栽培生菜;海洲的嫩豆腐、绿白菜、海带结。每样食材前都摆着小牌子,写着品种名称、种植技术和营养价值,引得众人驻足观看。
“大家先尝尝洛城的大豆!”老周拿起一颗煮熟的大豆,递给身边的人,“这大豆用了根瘤菌剂,还施了海洲的有机肥,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豆高5%,嚼着有豆香味!”
陈砚接过大豆放进嘴里,果然比平时吃的更有嚼劲,豆香也更浓郁。他走到苏城的番茄摊位前,拿起一个“蜜珠”樱桃番茄,递给旁边的孩子:“小朋友,尝尝这个,比糖果还甜!”
孩子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真甜!叔叔,这个番茄能多给我几个吗?我想带回家给妈妈尝尝!”
“当然可以!”陈砚笑着拿起一个纸袋,装了满满一袋樱桃番茄递给孩子,“以后咱们四地还会种更多好吃的蔬果,让大家都能吃到新鲜的农产品!”
品鉴会渐渐进入高潮。苏城农户现场用番茄做沙拉,鲜红的番茄块、翠绿的生菜叶、金黄的玉米粒拌在一起,淋上洛城的豆油和舟山的柠檬汁,引得众人纷纷举筷;江城农户用新碾的大米煮了粥,配上腌茄子和海洲的海产豆腐,简单的搭配却让人大呼过瘾;洛城老周则用大豆粉做了玉米饼,外酥里嫩,咬一口满是豆香;舟山科研员用无土栽培生菜做了三明治,夹上番茄片和海产豆腐,健康又美味。
“老陈,咱们这品鉴会能不能办成长效的?”王哥一边喝粥一边说,“比如每个月办一次,轮换在四地举办,既能让大家互相学习种植技术,又能推广各地的特产。咱们还可以邀请超市采购商、电商平台来参加,把四地的蔬果卖得更远!”
“我觉得可行!”小林放下手中的三明治,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咱们可以建立‘四地特产名录’,把各地的优质农产品都收录进去,标注品种特性、种植技术和联系方式,方便采购商对接。还可以搞‘直播带货’,让各地的农户亲自出镜,介绍自己种的蔬果,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