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也跟着点头:“海洲的海产豆腐和耐盐碱蔬菜正好需要推广,要是能通过品鉴会和直播带货打开市场,咱们就能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陈砚看着众人热烈讨论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从春日播种到夏日管护,再到如今的丰收品鉴,四地的合作早已从单纯的技术支援,延伸到了产销对接、品牌建设。他拿起终端,对着满桌的蔬果和欢笑的人群拍照,然后在四地共享群里发起了投票:“关于常态化举办四地蔬果品鉴会及建立特产名录,同意的请扣1!”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立刻被“1”刷屏。洛城小周还附带了一条消息:“我爸留下的那台改装播种机,已经申请了专利,以后四地的基地都能免费使用技术!咱们还要建‘农机培训学校’,培养更多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机手!”
江城的农户也发来了视频,画面里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几个农户正在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咱们的‘江稻10号’亩产突破了1300斤!等收完水稻,就种秋季番茄,用的是苏城的育苗技术和舟山的有机肥,争取实现一年两收!”
舟山科研员则分享了新的研发成果:“‘春早二号’番茄苗培育成功了,比‘春早一号’早熟5天,抗病性更强,预计下个月就能送到各地基地!”
海洲老郑发了一张海产有机肥加工厂的设计图:“加工厂下个月动工,建成后每天能生产5吨有机肥,不仅能满足四地的需求,还能供应周边的基地!”
看着群里的消息,陈砚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四地的伙伴们,就像田里的作物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互相滋养,共同结出了丰收的果实。他走到晒谷场中央,拿起一个话筒,清了清嗓子:“各位伙伴们,今天的品鉴会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每月举办一次四地蔬果品鉴会,轮换在各地举办,打通产销渠道;第二,建立‘四地农业联盟’官网,收录各地特产、技术和农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第三,成立‘四地农技培训中心’,培养更多农业技术人才,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农户!”
话音刚落,晒谷场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周举起手中的豆油桶:“我代表洛城机械厂表态,以后每年拿出10台农机,免费提供给四地的贫困农户使用!”
王哥也举起手中的米砖:“江城的水稻种植基地愿意分享‘稻茄套种’‘稻田养鱼’技术,免费为各地农户提供指导!”
小林抱着泡沫箱:“舟山科研院会定期发布新种苗、新技术,还会派科研员到各地基地现场指导!”
老郑则拍了拍胸脯:“海洲的海产有机肥加工厂建成后,优先供应四地基地,价格比市场价低20%!”
陈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四地农业联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合作组织,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田里的作物一样,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夕阳西下时,品鉴会渐渐接近尾声。众人开始收拾摊位,把剩下的蔬果分装成礼盒,准备送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张大爷煮了一大锅番茄大豆汤,用的是苏城的番茄、洛城的大豆、海洲的豆腐,香气飘满了整个晒谷场。
“来,大家都尝尝这锅汤!”张大爷给每个人盛了一碗,“这汤里有咱们四地的心意,喝了这碗汤,咱们四地的情谊更深厚!”
陈砚接过汤碗,喝了一口,番茄的酸甜、大豆的醇厚、豆腐的鲜嫩在嘴里交织,温暖的感觉顺着喉咙滑到胃里。他看着身边的伙伴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幸福感——这就是丰收的意义,不仅是作物的成熟,更是人心的凝聚,是情谊的深厚,是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夜幕降临时,晒谷场的灯亮了起来。众人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喝着番茄大豆汤,一边聊着未来的计划。老周说要在洛城举办“农机博览会”,王哥计划在江城搞“稻田文化节”,小林要带着新种苗去偏远地区推广,老郑则想在海洲建“海洋农业科普园”。
陈砚靠在篝火旁,望着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个刚摘的“蜜珠”番茄。他想起了春天播种时的期待,夏天管护时的汗水,如今丰收时的喜悦,还有那些逝去的前辈们——老农机手、老农户、研发前辈,他们的精神就像这篝火一样,温暖着每一个人,照亮着四地农业联盟的未来。
“陈队,您在想什么呢?”小赵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番茄,“是不是在想下个月的品鉴会去哪里举办?”
陈砚回过神,笑着说:“我在想,明年春天,咱们要种更多的作物,邀请更多的基地加入联盟,让四地的情谊传遍更多地方。咱们还要建一个‘丰收纪念馆’,把这些年的照片、视频、种子都存进去,让后人知道,咱们四地的人是如何一起播种、一起耕耘、一起收获的。”
小赵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来负责收集照片和视频,舟山小林可以提供种子样本,洛城老周能做纪念馆的模型,江城王哥和海洲老郑可以帮忙找建材!”
“一言为定!”陈砚伸出手,老周、王哥、小林、老郑、小赵也纷纷伸出手,几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四地的情谊一样,密不可分。
篝火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风里传来果实的甜香和伙伴们的笑声。陈砚知道,第一百零一章不是结束,而是四地农业联盟新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播种、更多的耕耘、更多的丰收在等着他们。而那些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汗水、凝聚的情谊、传承的精神,将会像种子一样,在更多人的心里扎根、发芽,长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之林。
远处的田埂旁,几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过,照亮了田垄里即将成熟的作物。陈砚握紧手中的番茄,心里无比坚定——只要四地同心,携手同行,就一定能让这片土地永远丰收,让每一个为梦想耕耘的人,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希望。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