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苏城的风添了几分清爽,田垄上的作物褪去盛夏的浓绿,染上了成熟的色彩。番茄藤上挂满了玛瑙红的果实,大豆荚饱满得微微泛出金黄,水稻田则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稻穗便弯下腰,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喜悦。陈砚踩着晨露走进大田,胶鞋碾过田埂上的落叶,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抬手拂过一株水稻,指尖触到饱满的稻粒,沉甸甸的,带着阳光的温度。
“陈队!早啊!”小赵扛着一把镰刀从水稻田方向跑来,草帽上还沾着几根稻穗,“刚测了水稻的含水量,18%,正好符合收割条件!洛城的收割机已经在路上了,预计上午十点就能到!对了,江城的王哥说,他们的稻茄套种田里,茄子也到了最后一茬采收期,今天会派农户过来帮忙,顺便把茄子运过来,一起装冷链车发往外地!”
陈砚点点头,掏出终端对着金黄的水稻田拍照,存入“四地农业联盟”的数据库:“把水稻收割的注意事项整理成文字,同步到联盟官网,提醒洛城和江城的基地注意收割时机,避免稻谷发芽。对了,海洲的耐盐碱蔬菜采收情况怎么样?老郑昨天发消息说第一批白菜已经成熟了。”
“好着呢!”小赵拿出终端,调出海洲基地的实时画面——画面里,老郑和几个农技员正在采收白菜,嫩绿的菜叶上还沾着晨露,旁边的冷链车已经停好,准备装货,“老郑说第一批白菜亩产达8000斤,按之前对接的超市订单,今天就能全部发走,利润比普通蔬菜高30%!他还说要在白菜地里套种萝卜,用的是舟山新研发的‘秋丰一号’萝卜种,耐寒性强,冬天也能收!”
正说着,远处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洛城的橙红色车队出现在柏油路上,车斗里装着几台大型收割机,车身上贴着“四地秋收支援”的红色标语。老周跳下车,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快步朝这边走来:“老陈!给你们送好东西来了!这是洛城机械厂新研发的‘智能收割机’,能自动识别稻穗成熟度,调整收割高度,还能实时统计产量,数据直接同步到联盟数据库,比传统收割机效率提高50%!”
他说着,打开平板电脑,调出收割机的操作界面:“你看,这上面能显示收割面积、产量、稻谷含水量,还能生成收割报告,方便咱们后续分析种植情况。咱们在四地的水稻田各安排两台,保证一周内完成所有收割任务!”
陈砚接过平板电脑,仔细看着操作界面:“太好了!正好解决了人工统计产量不准确的问题。对了,上次说的‘农机共享平台’搭建得怎么样了?苏城的大豆收割还需要几台大豆收割机。”
“早搭建好了!”老周拍了拍身后的收割机,“平台上已经录入了四地的120台农机,包括收割机、播种机、灌溉设备,各地基地可以在线预约,按使用时长收费,比自己购买农机划算多了!苏城需要的大豆收割机,我已经安排好了,下午就能送到!”
这时,江城的车队也驶进了村口,王哥带着几个农户扛着竹筐走过来,竹筐里装着新鲜的茄子,紫亮的茄身泛着光泽。“陈队!我们来帮着收割水稻!”王哥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水稻田,“按稻茄套种的技术要点,茄子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藤蔓,翻耕土壤,施有机肥,准备种小麦,这样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年收入!”
陈砚看着农户们熟练地将茄子装进冷链车,嫩绿的白菜、紫亮的茄子、金黄的稻谷在车斗里堆成小山,心里满是欣慰。他掏出终端,调出四地的秋收进度表:“苏城今明两天收完5亩水稻、3亩大豆,洛城收8亩大豆、5亩玉米,江城收10亩水稻、4亩茄子,舟山收5亩辣椒、2亩白菜,海洲收3亩耐盐碱蔬菜……目前来看,所有基地的秋收进度都超过预期,再用一周就能全部完成!”
“说到秋收,咱们得提前准备粮食储存!”小林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她穿着浅蓝科研服,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舟山的粮食储存专家已经调配好了,四地各派两名专家,指导各地基地搭建‘智能粮仓’,能自动控制温度、湿度,还能检测粮食霉变情况,避免粮食浪费。咱们还研发了‘粮食保鲜剂’,喷在稻谷表面,能延长储存期3个月,保证冬天也能供应新鲜粮食!”
她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数据:“根据联盟数据库的记录,苏城的水稻预计总产量6.5万斤,洛城的大豆总产量3.2万斤,江城的茄子总产量4.8万斤,舟山的辣椒总产量2.5万斤,海洲的耐盐碱蔬菜总产量2.4万斤……咱们还可以搞‘粮食深加工’,把大豆做成豆腐、豆浆、豆油,把水稻做成米粉、年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陈砚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洛城的大豆加工厂已经建好了,正好可以承接大豆深加工订单;江城的米粉厂也在筹备中,预计下个月就能投产;海洲的海产豆腐加工厂可以扩大规模,生产更多口味的豆腐制品,通过联盟官网和电商平台销售,让更多人吃到咱们四地的优质农产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