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结束后,陈砚为获奖小组颁发了“农耕小达人”证书和四地农产品礼盒。“这次研学活动只是一个开始,”陈砚看着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能通过这次体验,了解农耕文化,爱上乡村生活,未来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让更多人关注农业、支持农业。”
研学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老农、技术员们告别。“我们秋天还会来的!”孩子们齐声喊道,“来收割我们种的秧苗,来参加农耕文化节!”
看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陈砚心里满是感慨。农耕研学不仅是让孩子们体验农耕辛苦、学习农业知识,更是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土地、传承文化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终将在未来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他掏出手机,在四地共享群里发了一组孩子们研学的照片,配文写道:“农耕研学润童心,文化赋能助振兴,四地联盟以农耕文化为纽带,让城市孩子走进乡村、了解农业,既传承了农耕文明,又为乡村振兴凝聚了未来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研学体系,让更多孩子感受农耕魅力,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
群里很快热闹起来,苏城的张大爷发了孩子们在“稻菜轮作”试验田参观的照片,说要在苏城也建一个研学基地;洛城的老周发了大豆文化园的规划图,说要增加“大豆种植体验区”,吸引更多孩子前来;海洲的老郑发了盐碱地试验田的照片,说明年要让孩子们体验耐盐碱作物种植;舟山的小林发了育苗基地的研学活动方案,说要开发“番茄育苗小课堂”。
陈砚看着群里的消息,心里满是期待。农耕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而研学活动则是连接城市与乡村、传承文化与科技的桥梁。未来,四地联盟将继续以文化赋能农业,以研学带动旅游,让乡村不仅成为粮食生产的基地,更成为文化传承的课堂、休闲度假的胜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