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掠过五域,苏城智慧农园的智能温室却暖意融融。“抗暗蚀3号”大豆幼苗在灵能补光仪的暖光下舒展叶片,土壤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湿度与肥力,数据通过“星际农业协作平台”同步至暗星、冰晶等星域的试验基地。陈砚走进温室,指尖轻触幼苗叶片,灵能监测手环立刻显示出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小王,暗星星域的‘抗暗蚀3号’小范围试验,成活率怎么样?”
农技员小王捧着平板电脑快步跟上,屏幕上跳动着暗星的实时数据:“卡隆部长刚发来消息,幼苗在含0.6%暗蚀残留的土壤中,成活率仍能达到90%,比2号品种提升了8个百分点!他们计划明年春天扩大试验面积,从1000亩增加到5000亩,还希望我们派技术团队常驻指导。”
陈砚点头,打开平台上的“资源调配模块”,将苏城的灵能肥储备数据同步给暗星星域:“先调配100吨‘水织灵能肥’发往暗星,这种肥料适配3号品种的基因特性,能进一步提升抗蚀性。另外,玄黄星域的大豆加工基地,要提前准备3号品种的加工参数,明年夏天就能接收首批大豆。”
离开苏城,陈砚驱车前往洛城大豆纤维产业园。车间内,新投产的“灵能智能裁剪系统”正高速运转,通过3D扫描技术,能根据不同星域的人体数据,精准裁剪面料——为火山星域矿工定制的工装,肩部和肘部增加了耐磨补丁;为灵曦医护人员设计的防护服,腰部采用了弹性面料,方便活动。老周站在控制台前,向陈砚展示订单数据:“今年的纤维产品出口额突破8亿灵能币!太空农业局的‘太空种植服’已交付5000套,反馈特别好,追加了5000套订单;暗星星域的医疗防护服,用的‘抗暗蚀纤维’已量产,首批2万套下周就能发运。”
陈砚拿起一件“抗暗蚀防护服”,用灵能检测仪测试抗蚀性能——仪器显示,防护服能阻挡98%的暗蚀能量。“把防护服的‘灵能监测模块’升级一下,”他指着衣领处的传感器,“不仅要显示生理数据,还要能检测周围环境的暗蚀浓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另外,草原星域的骑马服样品,莉娜那边反馈怎么样?”
“莉娜特别满意!”老周调出反馈报告,“她说混纺面料的耐磨度和透气性远超预期,已经追加了3万套订单,明年春天交付。我们还计划在面料中加入‘灵能驱虫纤维’,适配草原的蚊虫环境。”
从洛城出发,陈砚又马不停蹄赶往海洲星际渔港。码头上,新落成的“灵能深海冷链库”格外显眼,库内温度稳定在-40℃,能储存1万吨海鲜。张社长迎着陈砚走来,手中拿着一份国际合作协议:“我们刚和‘星际海鲜联盟’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联盟内首个‘可持续捕捞示范基地’,未来三年,联盟将推荐我们的海鲜进入10个新星域的市场,预计出口额能再增长30%。”
陈砚走进冷链库,查看“星光蟹”的储存情况——蟹体完整,肉质紧实,没有任何冻伤迹象。“‘灵能深海锁鲜技术’效果很好,”他指着库内的灵能装置,“这种技术能模拟深海环境,让海鲜处于半休眠状态,保鲜期延长到30天,明年可以在碧波的水下农场推广。另外,星雾带的‘星光虾’捕捞试验,结果怎么样?”
“试验很成功!”张社长期待地说,“星光虾的肉质鲜甜,富含蛋白质,德国的采购商已经订了50吨试销。我们计划明年春天组建专门的捕捞船队,把星光虾打造成新的爆款产品。”
最后一站,陈砚来到舟山的“星际农旅示范基地”。此时的基地已变身“冬季农趣乐园”,灵曦的游客在“灵能温室采摘区”体验采摘反季草莓,玄黄的孩子在“农业科普馆”学习大豆培育知识,碧波的游客则在“水下农场实验室”,观察星光虾的生长过程。小吴拿着游客统计数据,向陈砚汇报:“今年冬季,农旅基地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星际游客占比52%,比去年同期增长25%。‘星际农业认证课程’新增了‘暗蚀土壤治理’‘深海捕捞技术’等课程,报名人数突破1万人。”
陈砚走进“课程实训区”,看到学员们正在操作“灵能灌溉系统”,模拟为暗星的大豆田浇水。“把课程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他对小吴说,“让学员参与暗星的土壤改良、星雾带的生态监测,既能积累经验,又能为联盟输送实用型人才。另外,明年春天的‘太空农业体验区’,要提前与太空农业局对接,引入真实的空间站种植设备。”
12月初,“星际农业联盟年度规划会议”在灵曦星域召开。作为联盟核心成员,“四地农品”携“星际农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参会。会议现场,陈砚通过灵能投影,展示了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中心将整合五域、灵曦、玄黄、碧波的研发资源,设立‘抗逆作物实验室’‘智慧农业实验室’‘生态保护实验室’三大板块——抗逆作物实验室重点研发耐暗蚀、耐极端温度的品种;智慧农业实验室专注于灵能灌溉、智能分拣等技术升级;生态保护实验室则负责星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