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的空气仿佛被无形的手攥紧,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日光灯管发出低沉的嗡鸣,映照着每个人脸上彻夜未眠的疲惫与高度专注的紧绷。巨大的白板如同一面映射着黑暗与谜团的镜子,陈文方和马国昌的案件信息被并排钉在一起,照片、现场图、时间线交错纵横。中间,用醒目的、仿佛带着血腥气的红色记号笔,狠狠标注着“连环案”字样,那个惊叹号如同一声无声的呐喊。那个神秘的杀手,如同一个技艺高超且品味恶劣的幽灵导演,游荡在城市阴影中的舞台,用精准冷酷的杀戮和充满仪式感的挑衅标记,同时向维护秩序的警方与盘踞黑暗的“神谕”,投下了战书。
面对这个行事风格前所未见、动机复杂的对手,沈烬野和南笙笙无需多言,便默契地采取了最有效的分工协作策略。一个如同最精密的雷达,负责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追踪所有蛛丝马迹,还原犯罪轨迹;另一个则如同最敏锐的探针,潜入凶手幽暗扭曲的内心世界,勾勒其心理轮廓,解读其疯狂背后的逻辑。
沈烬野:物理世界的冷静猎手
沈烬野的战场转移到了弥漫着消毒水与精密仪器气味的痕迹检验室、肃穆冰冷的法医中心以及布满闪烁屏幕的技侦平台。他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中央处理器,召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将两个现场海量的物证数据进行地毯式的交叉比对与深度挖掘。
痕迹检验专家指着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下的图像和一旁复杂的光谱分析报告,语气肯定:“确认了,两个现场都提取到了同一种极其罕见的有机溶剂残留,其成分类似于某些东欧国家特种部队使用的军用级别清洁剂,能高效分解生物蛋白,清除血迹、指纹等痕迹,民用市场几乎不可能流通。凶手具备获取特殊渠道物资的能力。”
弹道专家的结论更加明确,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毋庸置疑,同一把枪。7.62mm口径,但膛线特征被刻意且专业地磨平,子弹也是手工复装的,无法追溯源头。这是一把真正的‘幽灵枪’,只为杀戮而生,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谜。”
最关键且带来一丝希望的发现来自技侦部门负责人,他顶着浓重的黑眼圈,语气却带着兴奋:“凶手具备极强的反侦察意识,案发前后,两个现场周边半径五百米内的所有公共监控探头以及部分私人监控设备,都受到了高强度、难以追踪源头的定向信号干扰或物理破坏,手法干净利落。但是,我们通过海量基站信号的大数据模糊匹配和异常波动分析,成功剥离出一个极其微弱、存在时间不足十秒的加密信号碎片。这个信号在两个案发时间段内,都曾在目标建筑附近出现又迅速消失,模式高度一致,像是一种……确认目标状态或完成行动后的安全报信。”
沈烬野站在几乎占据一面墙的巨幅城市地图前,眼神锐利如鹰。他用不同颜色的磁钉精准标记出两个案发地点的坐标,以及那个幽灵般加密信号最后一次被捕捉到的大致区域。他的手指果断地沿着地图上的交通网络,向城北方向划过,语气沉静而笃定:“他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行动,如同鱼儿游弋在水中。拥有完善的安全屋、备用的身份以及精心规划的撤退路线。目标选择极具战略眼光,精准打击‘神谕’的资金链和物流链关键节点,这绝非冲动或偶然。这不是普通的仇杀或黑吃黑,而是一场经过长期策划、拥有可靠情报支持、目的明确的系统性‘定点清除’。”
通过对这些冰冷物理证据的严谨梳理,沈烬野在心中初步描绘出杀手的行动侧写:一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思维缜密、计划周详,具备顶尖单兵作战技能和高级反侦察能力的冷酷执行者。他像一台完美的杀戮机器,但机器不会留下带有个人情绪的标记——这矛盾的结合,正是突破口。
南笙笙:心理迷宫的解密者
与此同时,在相对安静的分析室内,南笙笙独自面对着一桌子的资料。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打印墨水的气息。她面前铺开的是高清放大的现场照片、详尽的物证记录,以及那两张被红色“叉”号亵渎的、承载着家族历史与荣誉的旧照。她深吸一口气,将因爷爷异常反应而泛起的情感波澜强行压下,如同关闭一扇闸门,全身心投入到犯罪心理侧写师的角色之中,试图与那个看不见的对手进行一场隔空的心理学对话。
她首先聚焦于凶手的目标选择逻辑,指尖轻轻点着陈文方和马国昌的名字:“陈文方是组织的‘心脏起搏器’,掌控资金命脉;马国昌是‘血液循环系统’,负责物资输送。这两人都深藏在组织肌理之下,并非站在前台的打手或头目。凶手对此了如指掌,他的打击并非盲目的泄愤,而是带有清晰的战略目的——精准地瘫痪‘神谕’的功能性节点,使其内部运转逐渐陷入停滞。这强烈暗示他要么曾是组织内部核心圈层的人物,掌握着命脉信息;要么,他针对‘神谕’进行了极其深入、长期且有效的情报渗透与搜集工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刑警队长的偏爱画笔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刑警队长的偏爱画笔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