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神谕”的整体理念一脉相承。
同时,她也敏锐地察觉到,迷宫的某些局部结构,似乎存在着一丝极其微小的……“不协调”。那感觉,就像是在一部精密的机器中,某个齿轮的材质与整体略有不同,虽然不影响运转,但在极限状态下,会显露出一丝异样。
是那个理论缺陷!母亲苏夏早期模型中存在的、被“神谕”继承并固化了的那个错误!它如同基因中的隐性缺陷,即便在这个由完美逻辑构成的迷宫中,也留下了极其隐晦的痕迹!
这些痕迹,成为了顾心在无尽逻辑之海中,除了硬实力破解之外,另一个可以借助的、微妙的“路标”。
时间在流逝。意识层面虽然没有确切的秒针跳动,但她能感觉到某种“倒计时”的存在,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意识的疲惫感开始涌现,持续高强度的逻辑运算对精神是巨大的消耗。
在一个需要同时满足十七个相互制约的边界条件才能开启的逻辑门前,顾心第一次感到了停滞。条件过于严苛,变量太多,似乎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同时满足所有要求。
强行计算,时间可能不够。
她凝视着那十七个冰冷发光的前提条件,脑海中忽然闪过母亲笔记中的一句话:“绝对的秩序,本身即是一种最大的混沌,因为它拒绝了所有可能的、超出其预设框架的‘生机’。”
生机……超出预设框架……
顾心目光一凝。她不再试图在十七个条件构成的封闭体系内寻找完美解。她将注意力投向逻辑门本身的结构,投向那些构成条件的符号流转规律。
她发现,其中两个条件,在符号表达上,存在一个极其细微的、可以被利用的“模糊地带”。这个模糊地带,在“神谕”绝对理性的体系下,本应被忽略或强制定义,但若引入一丝“动态平衡”的理念,将其视为一个可以微调的、非二元的“区间”……
她尝试着,不再追求绝对的“满足”或“不满足”,而是引导自身的意识波动,模拟出一种处于临界状态的、微妙的“平衡”,同时作用于那两个条件对应的逻辑节点上。
嗡——
逻辑门发出一声轻微的、不同于以往的震颤。那十七个条件的光芒同时闪烁了一下,严格的定义出现了瞬间的松动。就在这松动的刹那,顾心的意识如同泥鳅般,抓住了那亿万分之一秒的机会,穿门而过!
她找到了一条,利用对方理论缺陷和自身核心理念相结合的、“非标准”的破解之路!
前方的道路豁然开朗。迷宫的复杂程度似乎开始下降,变化的频率也在减缓。她感觉到,自己正在接近核心。
终于,在破解了又一个嵌套着递归自指悖论的巨大逻辑环之后,所有的通道在她面前汇聚、消失。
她站在了一片虚无之中。
眼前,只有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不断自我旋转、自我优化的、由无数冰冷流光和绝对秩序的数学符号构成的——核心接口。
它如同一个没有瞳孔的、漠然注视着一切的眼睛。
逻辑迷宫的终点,到了。
喜欢人类静默时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人类静默时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