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量,同样上浮不低,如果再细分成,上田、中田、下田,新田、梯田、坝田等单独核算,这数据还更亮眼。
尤其下田、中田、梯田的增产最猛,新田的单产,甚至都能比肩以往的下田了,功劳嘛!种子占一部分,但水肥占大头。
为何在南方,自古对水田追逐极为狂热,因为水田,产出大且稳定,林默也是因此才格外强引永改田,所以,这里统计的,主要也是水田的产出。
但经比对数据,增产效果的最大功臣,还是肥料,虽然供应的肥料是土肥,但其中也加了化肥材料调和,根据林家那边的数据,化肥的增产效果堪称恐怖。
氮肥,林家引进了合成氨相关设备,且在国外买下了设备生产公司,提供了不少设备,目前已经有了一定产量,添加多了会增加土肥成本,且生物肥中也有氮,所以暂时够用。
磷肥,则是重庆这边有矿,早就开始开采,林家开采加工成肥料,修械所开采加工成武器,像烟雾弹、白磷弹,也外供生产火柴。
至于钾肥,林家倒是在重庆这边的盐井中,发现了氯化钾踪迹,但含量很低,也一直不曾发现可供开采的矿床。
目前,主要靠收集骨头及草木灰添加进土肥,以补充钾元素,草木灰有稳定供应,毕竟秸秆这些被收集加工成颗粒料又烧掉,提供了大量的草木灰。
话归正题,伴随本季作物收割,林默这边也开始收粮工作,靠着以粮偿贷及稳价收储,分田区半数粮食入库,未分田区稍少,因为地主靠地租拿走多数粮食,不过量也不少,因为很多人为购田,林默这边给的价钱又相对较高,大量粮食卖了过来。
数据上报,据说蒋校长颇为的满意,尤其分田区与未分田区对比,更是证实林默提出的,地主是收粮阻碍的论断。
所以啊!此次事情虽对林默有所影响,但却是正向的居多,至少在蒋校长眼里,林默是忠诚的干将,为此又积功晋升一级,若非后方事未了,估计便会将其调回去。
若说这事里谁最冤,当属被强行调离的何某人,因为两湖那些人,找事就找事,结果言语里老是提他,硬把他扯进去。
这一下,直接把人架在火上烤,导致遭蒋校长猜忌,连寻求当面进行解释,洗脱嫌疑的机会,老蒋却是见都不见。
不用说,政治生命到头了,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甚至老蒋哪怕明知他冤,也照旧会以此做文章的,毕竟你在这件事上冤,在之前的事上可不冤,不过换个事由罢了。
事端结束,重庆及周边新改革地区,未分田的,也纷纷开始了此项工作,并很快完成,基础工程也很快结束,但较大的道路水利工程,还要再拖一段时间。
这期间,投入的大笔款项也回款了,因为处里担心此事,林默组织了一次审计核算工作,结果出来,算是颇为不错。
因为核算的结果是,他们压根没多掏什么钱,当然,钱数肯定少了,只不过,多数化为电站、矿场、工厂等固定资产的股份,以及仓库里的粮食了。
只要后续能正常经营,国府也支付粮食相关款项,情报处的投入完全能收回,这还是算上了剩余工程的预估投入。
如果贷款及利息能大部分收回,还能赚上一笔,若算上因此带来功劳及政治资本,说大赚特赚也不为过。
毕竟功劳可不止现在这点,后续的收粮,以及打下基础后,修械所能稳定乃至大批量供应武器,功劳及利益还将源源不断涌来。
像现在,修械所产量,已伴随着同时建成的大量小工厂,所带来的能源、原料乃至零部件供应,已开始大幅抬升,随时间推移,助推效应还会愈加显着。
像迫击炮弹弹体,已经有大量小工厂,能浇筑出合格老式弹体,炸药也一样,伴随林家等在本地投资的煤化工等化工企业的投产,已为炸药生产提供充足原料。
而砂石、水泥、钢筋等的生产,提供了大量建材,机器厂、设备厂这些,还能提供低端加工设备、流水线设备等等。
这还只是武器弹药,钢盔水壶、衣裤鞋帽、帐篷管线、电机车辆等军用品,民间工厂参与更多,像鸡公车手推动,零件基本来自民企,只是质量要求更高,最后由修械所下属工厂组装。
另外,伴随重庆工业底子初步构建形成,不仅修械所的工厂加快搬迁速度,国府下属的一些工厂,尤其华北、上海等地的,也悄悄开始搬迁,只是速度不快。
而民间,不少企业主,也开始往川渝进行投资,甚至迁移旗下工厂,整个国家工业重心,开始向后方内陆偏移。
另外,可能是在西康修公路的原因,国府也上马了滇缅公路的国内路段建设,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西康的路太难修,修成后,其恶劣的环境与路况,运输能力也颇为有限。
建设情况在陆续传回,很多地方就是靠炸药开道,硬生生炸出一条路来,且修筑至今,已有百余人丧生,多是因岩层不稳定,塌方这些颇颇发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谍海孤雁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谍海孤雁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