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哲眼神中浮起了一些不在意,但还是高深莫测地微笑着,“嗯嗯,那你说吧。”
杜女士对丈夫失望起来,又有点恨铁不成钢似的,转头跟李欣说:“小李老师呀,我们家之前,9岁的儿子不舒服去看过萧医生的,萧医生说,孩子的病主要是情志问题,用药后是会好,但亲子关系不改善的话,恐怕还是会再生病。所以我们想问,怎么改善亲子关系?”
一直在观察他俩的李欣,心里浮现的画面是:
小单同学每日回家,面对的爸爸像个冬眠动物一样说什么都不屑搭理,妈妈奋力扮演救世主,敲打不给回应的爸爸、又事无巨细地过度关注孩子……哦,这不全面,孩子也会奋力追求爸爸的回应,就像这位妈妈一定要追问到他说话,那被孩子追问到非要说话时,爸爸会说什么?
一边好奇着继续观察,李欣一边照例回应:“我们是有一些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但还不清楚具体哪些会更加适合你们的需要。所以需要多了解一些情况,您介不介意描述一下,孩子跟妈妈以及跟爸爸对话交流时的情景?比如,可以回忆你们最近的一次对话?”
杜女士听了就很认真地回忆起来,“最近一次是我今天早晨送儿子上学的时候,我记得昨晚老师发通知说今天要测验了,我就跟儿子说了‘今天测验好好考哦,等你的好成绩!’这么一句。”
李欣:“您说完这句,然后,孩子跟您说话了没,说了什么?”
“儿子就不知道为什么很不耐烦听我说话似的,先是不想说话,我又说了第二遍,他才说了‘好了好了,知道了’这么一句。”
李欣:“了解了,能理解到您说的情景。那孩子跟爸爸的最近一次对话,可以描述一下吗?”
“嗯”,单哲在椅子上微微动了一下,像刚叫醒自己似的,先吸了一口气,然后才说:“我啊,我不是那种爱跟孩子聊天的家长。孩子嘛,才是个小学生,能聊啥……嗯对了,我的工作也很累人的,我在投行工作啊,你知道嘛,每次工作完回到家,话都不想说了。”
“有没有孩子总追着您问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一直问您问题的话,您会跟他怎么对话?”
“我一般就让他找他妈妈去。”
“哦,明白了。谢谢您。”
这个时候的李欣,还清楚记得上回那位卞老爷爷所带来的消耗感,所以这回,她本还想着,要不试试其他的方法,来推进更多的事实确认?也许事实确认有更多进展了,自己也会成就感多一些、进而没那么大消耗感?
但这位爸爸的状态,直接让李欣偃旗息鼓了,她明白地看到:这样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听她说点什么就有所改变。于是李欣决定,改为主要回应妈妈的提问,对方问什么我答什么,尽量答得准确,就好了。
斟酌了一下,李欣从工作背包中拿出一张“亲密育儿”的科普卡片,这个卡片正面除了介绍概念出处与原则,还有一行加粗的字:
“从内心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感受,就像西尔斯博士所说的一样,先有尊重才有服从,但只有先奠定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亲子关系才最为成功。”
李欣先将卡片展示给杜女士看,“不知道杜女士了解过亲密育儿法没有呀?”
“好像听说过一些,有段时间比较火的育儿书吧?但好像主要是针对婴儿期的孩子的?”
李欣:“您说的这点我理解,因为按亲密育儿法来说,最容易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奠定基础的阶段,就是婴儿期,比如母乳喂养、多跟孩子肌肤接触、多跟孩子一起看周围并描述及交流感受、跟孩子一起成长,等等。不过,只要父母想改善亲子关系,那需要的核心原则还是一样。”
杜女士:“是吗?用它这个原则就可以改善亲子关系?这上面的具体做法,能不能举个例子呀?”
“可以的。比如,我们面对只有9岁的孩子,虽然他还是小学生,但我们也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当他表现出、或表达出一些感受了,我们就确认他的感受、尊重他的感受,而避免否定他的感受。
因为感受一经涌起,就已经是关于孩子的事实的一部分,否定这部分事实,只会让我们无法实事求是。换个角度说,如果我们有一些感受涌起了,那是不是也会希望他人尊重我们的感受?我们想要与孩子互相尊重,就要先给孩子做这个示范。”
“身教重于言传?”
“您说得特别对。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孩子对我说的话不耐烦,我怎么尊重他这个感受呢?”
“就这个例子而言,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先尝试去确认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宝宝,我看到你皱眉了,你这会儿的感受是什么呀,是不耐烦吗?’
若孩子情绪舒展了,那无论他答什么,基本都可以确认我说中了;若孩子情绪还是紧绷的、不赞同的,那我就换几个可能的描述情绪的词,直到描述准确了、孩子确认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育儿咨询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育儿咨询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