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号货舱里的建筑植物嫩芽刚抽出第一片新叶,感应水晶突然泛起通透的琉璃色。水晶表面不再是静态的星图,而是无数流动的光带——它们像交织的光纤,在虚空中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光带中跳跃的光点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穿梭,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相当于地球全年互联网数据的总和。
“是‘光枢星’的信息网络!”小张的瞳孔因震惊微微收缩,他调出能量频谱分析图,屏幕上的波形呈现出完美的正弦曲线,“没有任何延迟!从网络边缘到核心节点,哪怕跨越十光年距离,信息传递的时差都小于一纳秒——这已经突破了已知的物理速度极限!”
林夏将元初水晶贴近感应水晶,琉璃色光晕中浮现出更惊人的景象:光枢星的地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信号塔或服务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覆盖全球的“光脉森林”。森林里的“树木”是由超透明晶体构成的,树干内部布满了纳米级的光导纤维,树冠则是巨大的信号发射器,能将信息转化为不可见的中微子束,穿透任何星际物质。
“他们用中微子和量子纠缠结合,实现了超光速传输。”李强的全息影像指向光脉森林的根系,那里的晶体深入地核,与星核的能量场相连,“星核的高温高压环境能稳定量子态,让纠缠粒子即使相距光年也不会坍缩——这是把整个星球变成了一台天然的量子计算机。”
共生兽对着水晶发出兴奋的嘶鸣,体内的红蓝光晕与光带产生共振。小家伙用爪子在控制台上划出一个复杂的拓扑结构,恰好与光枢星的网络模型吻合,感应水晶立刻显示出网络的工作原理:信息先被转化为量子编码,由中微子束携带穿过星际空间,到达目的地后,再通过本地的光脉晶体解码——整个过程就像在宇宙中搭建了一条“隐形高速公路”。
星轨号降落在光枢星的信息枢纽时,迎接他们的是位穿着银色流线型服装的光枢人。他的额头上嵌着一块透明的晶体芯片,说话时不需要开口,思想直接通过脑机接口传入众人意识:“欢迎来到光枢网络的神经中枢。我们的信息传输效率,源于对‘自然信道’的利用——就像你们的血管输送血液,宇宙本身就存在无数天然的信息通道,我们只是找到并激活了它们。”
跟着光枢人走进信息枢纽,内部的景象像置身于光的海洋。无数琉璃色的光带在半空中流动,每条光带都代表一条信息通道,光带的亮度和流速对应着信息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最中央的平台上,悬浮着一颗篮球大小的“核心水晶”,所有光带都从这里延伸出去,水晶表面闪烁的光芒,正是星核能量与量子态的完美结合。
“十年前,我们的网络还和其他文明一样,依赖电磁波和虫洞中继。”光枢人的意识带着回忆的温度,“直到发现星核的量子稳定效应,我们才意识到:宇宙本身就是最高效的信息载体。星核的能量波动、星际介质的疏密变化、甚至暗物质的引力涟漪,都能成为传递信息的‘密码本’。”
在光脉森林的观测站,他们看到了信息传输的全过程:一位光枢星的科学家在终端输入一段复杂的星图数据,数据立刻被转化为一串量子比特,通过晶体树干传入地下,经星核能量强化后,化作一道不可见的中微子束射向宇宙。三分钟后(按光枢星时间),远在天狼星的观测站就收到了完整数据,解码后的星图连最细微的陨石轨迹都清晰可辨。
“最关键的是‘容错机制’。”光枢人调出一段网络故障模拟,“即使90%的光脉晶体被摧毁,剩下的10%也能自动重组信道,就像人体的侧支循环。三年前的陨石雨摧毁了北半球的光脉森林,网络仅用七分钟就完成了重构,没有丢失任何一条关键信息。”
林夏注意到网络中没有“垃圾信息”的存在。光枢人解释说,他们的编码系统会自动过滤冗余信息,只保留核心内容:“就像你们的诗歌,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深的情感。高效的信息传输,不仅在于速度,更在于精准——传递必要的,摒弃多余的,这是对宇宙信道的尊重。”
在网络博物馆,他们看到了光枢星信息传输的进化史:从最初的篝火信号,到电磁波通讯,再到量子网络,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对自然规律的更深理解。最古老的一台“光脉原型机”陈列在玻璃柜里,它由简单的石英晶体和铜镜组成,却能实现百公里内的无电线传输——这与地球古代的烽火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高效从不意味着复杂。”光枢人抚摸着原型机,“现代网络的核心原理,其实和这台原型机一样:找到最直接的路径,用最简洁的方式,传递最本质的信息。就像光沿直线传播,信息也该走最短的路。”
离开前,光枢人将一块“光脉碎片”送给林夏。碎片在阳光下能折射出所有信息通道的轨迹,嵌入星轨号的控制系统后,飞船的通讯延迟瞬间消失,即使与猎户座的猎星族通话,也像面对面交谈般清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果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因果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因果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