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舟行记
重庆的教学会议落幕时,暑气正浓。我合上会议记录本,转头便望见妻牵着女儿的手站在会场外,眼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期待——我们一家三口盼了半年的三峡之旅,终于要启程了。买好重庆至武汉的三等舱船票,票面印着“三日水路”,旁人觉漫长,于我们却是奔赴雄奇山水的序曲。
从歌乐山返程已是暮色四合,长江两岸的灯火渐次亮起,像串在墨色丝带上的碎星。我们在朝天门码头登上的“江渝号”是艘四层客轮,木质甲板被岁月磨得发亮,船舱内飘着淡淡的柴油味与江水的湿润气息。顶层甲板是观景绝佳处,晚风卷着江雾袭来,吹散了白日的燥热,女儿趴在栏杆上,好奇地数着江面上过往的货轮,妻则静静望着远方,眼里映着粼粼波光。夜间行船甚稳,唯有船底划破水面的汩汩声,伴着两岸偶尔传来的渔歌,成了夜色里最温柔的催眠曲。两岸山峦隐没在黑暗中,只剩模糊的轮廓,倒让人对白日的风光多了几分遐想。
次日天光大亮,我被女儿的惊呼唤醒。推窗望去,长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铺展开来,两岸青山接踵而至,峰峦叠嶂间云雾缭绕,确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意境。可看久了,便觉山形水势大同小异,视觉渐生倦怠。船舱内闷热如蒸笼,幸而船上有公用淋浴间,冲去一身暑气,才算舒坦些。我们的房间在一层,楼下负一层是大筒仓舱,那里终年弥漫着汗味与烟火气,几十张床位紧密排列,像极了旧时车站的候车室。每到靠岸,那里便人声鼎沸,挑着担子的商贩、背着行囊的旅人挤作一团,带着川东特有的泼辣与鲜活,倒比两岸重复的风光更有看头。
船至万州时,已是午后。船长通过广播告知,此处将停靠一夜,为的是让旅客次日清晨能从容观赏三峡核心景致——这正是我们此行的心愿。我们下船闲逛,老城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沿街的小吃摊飘来阵阵香气。我买了些当地特产,其中一小碟麻辣豆干,女儿只咬了一口便辣得眼泪直流,却又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在重庆的这些日子,餐餐离不开辣椒,就连炒青菜都带着几分呛味,唯有清炒苦瓜清淡,偏女儿怕苦,每次吃饭,我们都要备一碗清水,将菜和肉涮过再吃,倒也成了旅途专属的小仪式。
第三日拂晓,船身轻微震动,缓缓驶离万州港。我们早早登上甲板等候,江风带着凉意,远处的天际泛起鱼肚白。可等了近一个时辰,两岸仍是寻常山景,女儿渐渐没了兴致,拉着妻回房歇息,我也靠着栏杆打盹。不知过了多久,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转头望去,甲板上的旅客竟然多了起来。我猛然惊觉——三峡到了!
我急忙跑回房间叫醒妻女,刚踏上甲板,三人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慑得说不出话来。瞿塘峡的山峰如刀削斧劈般直立,壁立千仞直插云霄,赭红色的岩石在晨光下泛着沉雄的光泽,船行其间,竟如驶入万丈深渊,让人忍不住心生惊畏,生怕那巍峨山峰会轰然倒塌。夔门雄峙江心,两岸山峰紧束,长江水奔腾咆哮着穿门而过,激起千层浪花,那便是十元人民币背面的景致,亲眼所见,更觉其气势磅礴。
船行渐缓,神女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峰顶那尊天然形成的石峰,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披着轻纱凝望江水。导游站在甲板上讲解,说这神女峰便是上古瑶姬的化身,为助大禹治水而留在三峡,千百年来守护着过往船只。女儿听得入了迷,小手紧紧抓着栏杆,眼神里满是崇敬。沿途不时能看到峭壁上的悬棺,黑漆漆的棺木嵌在悬崖缝隙中,历经千年风雨仍完好无损,让人不禁惊叹古人的智慧与勇气。石宝寨孤悬江心,依山而建的木质楼阁层层叠叠,如天梯般直达峰顶,青瓦红墙在绿树掩映下格外醒目,透着几分古朴与庄严。
行至葛洲坝时,已是午后。这座横跨长江的水利枢纽工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宏伟。船驶入船闸,闸门缓缓关闭,江水渐渐下降,整艘船如坐电梯般平稳下降,待水位与下游齐平,另一扇闸门缓缓开启,船便平稳驶入下游。看着那厚重的钢制闸门在油压驱动下自如开合,将奔腾的长江水驯服得服服帖帖,心中满是对现代科技的敬畏——古人驾一叶扁舟闯三峡,靠的是勇气与经验;而今,科技却让天堑变通途,这便是时代的进步。
过了葛洲坝,江面骤然开阔,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映入眼帘。湖上的渔民摇着小渔船,灵活地穿梭在大船之间,船舱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鲜鱼,鲫鱼、鲤鱼、草鱼样样俱全,价格实惠得诱人。我本想买几条让船上厨房加工,却想起旅途终点快到,在船上的时间已不多,只好作罢。女儿趴在栏杆上,看着渔民撒网捕鱼的身影,眼里满是向往。
船行第三日傍晚,武汉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黄鹤楼的飞檐翘角刺破云层,长江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江面。站在甲板上回望,三峡的雄奇、万州的烟火、葛洲坝的壮阔、洞庭湖的浩渺,一幕幕在脑海中流转。这趟水路旅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力量。
下船时,女儿手里攥着一块从万州捡来的鹅卵石,妻的相机里存满了风景照。我知道,这段三峡之行的记忆,将会像长江水一样,在我们的生命里静静流淌,温暖而悠长。
喜欢我的人生手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的人生手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