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这个在据点内人人厌恶却又因其背景而不得不有所忌惮的家伙,连同他那群狐假虎威的跟班,最终还是灰溜溜地离开了。他们的离去,如同送走了瘟神,让整个西山据点的空气都为之一清。之前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产生的种种龌龊与不公,仿佛一夜之间被彻底涤荡干净,据点内部那原本因资源紧张和外部压力而略显紧绷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了不少。
没有了内部的纷争,据点的发展再次步入了正轨。幸存者们不再需要提心吊胆地提防着那些特权阶级的无理取闹,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家园的重建工作之中。整个西山据点,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
时间,就在这种充满了希望的建设和紧张的备战氛围中,悄然滑过。当漫长的秋日被第一场冬雪所取代,据点内的幸存者们也迎来了他们在这个新家园的第一个新年。
新年的气氛,在末世的背景下显得有些苍凉,却又异常的隆重。李长空司令员特批,让后勤部门从仓库里取出了珍藏许久的腊肉和面粉,为据点内的所有幸存者,包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虽然没有鞭炮,没有春晚,但当那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在沸水中翻滚,当那久违的、充满了家乡味道的香气弥漫在据点上空时,许多人都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这种平静而有序的节奏中悄然流逝。当凛冬的最后一片雪花融化在初春的泥土里,当西山据点的幸存者们惊喜地发现,去年秋末种下的第一批冬小麦已经顽强地抽出嫩绿的新芽时,整个据点都沸腾了。
这意味着,他们在这个末世之中,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粮食来源!不再需要完全依赖于外出搜寻那些不知是否已经腐坏变质的过期食品。这份沉甸甸的希望,远比任何一次战斗的胜利都更能鼓舞人心。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养生息,据点内的幸存者们身体状态普遍好了许多,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死或冻死的惨剧。这个冬天,对于西山据点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暖,万物复苏,据点内的各项生产和建设工作也再次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大片的幸存者在士兵们的组织和护卫下,走出了据点高大的围墙。他们如同辛勤的工蚁,开始对那些已经播种了冬小麦的田地进行精心的照料。虽然距丰收还有三四个月,但地里的杂草却早已按捺不住春天的召唤,疯长得几乎要将那些珍贵的麦苗彻底淹没。幸存者们弯着腰,用最原始的锄头和双手,一点一点地,将那些与麦苗争夺养分的杂草连根拔起。虽然劳作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对未来丰收的期盼。田垄之间,充满了劳作的号子声和有说有笑的交谈声,充满了久违的烟火气。
而在据点的另一侧,后勤维修部的营地里,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卢远大叔自从被任命为维修点的负责人之后,整个人都仿佛年轻了十岁。他不再是那个在战斗时需要陈默保护的电脑店老板,而是成了一个经验丰富、说一不二的技术总管。他手底下也聚集了一批在末世前就从事各类维修工作的能人巧匠,电工、焊工、钳工、汽车修理工……应有尽有。他们如同一个最高效的“废品回收站”,将据点从城市废墟中搜刮来的一切“破铜烂铁”,都想方设法地修复、改装,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变废为宝。
“老卢,北区那边的照明线路又跳闸了,你快派人去看看吧!黑灯瞎火的,晚上巡逻的兄弟们都快成睁眼瞎了!”一名负责营区管理的军官,行色匆匆地跑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跳闸?”卢远放下手中正在调试的一台老式柴油发电机,他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憨厚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专业的精光,“别急,多半是线路过载,保护器启动了。这种小事,还用不着我这把老骨头亲自出马。”
他转过身,对着正在一旁埋头修理一台对讲机的几个手下,用他那已经颇具领导风范的嗓门喊道:“李松!带上你的工具箱,我们一会儿去北区的3号输电塔看看!查查是哪里的毛病!”
“好嘞,卢总管!”一个身材中等,看起来约莫三十多岁,面容沉稳的男人闻声站了起来。他将手中刚刚修复好的对讲机放在桌上,脸上露出了一个憨厚的笑容。这个男人名叫李松,末世前在自家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小小的家电维修铺,手艺精湛,为人踏实肯干,是卢远最得力的干将之一。
李松动作麻利地从工具架上取下一个沉甸甸的帆布工具包,又从旁边拿起一卷崭新的绝缘胶带和几件备用零件,检查无误后,便大步流星地走出了维修帐篷。
北区的3号输电塔,位于据点防御圈的边缘地带,是一座高达数十米的钢铁巨人,负责为整个北区幸存者营地和部分防御设施供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中的牛马生存指南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末世中的牛马生存指南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