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那天,容玥带着妹妹们去奠基。容宁穿着小斗篷,被乳母抱着,在松软的土地上踩了个小脚印,惹得众人都笑了。容瑶画的图纸上,房子是一排排的,每间都带着小院子,说是“让他们也能像在宫里一样,有地方种些花草”。容瑾指挥着工匠们放线,嗓门亮得像铜铃;容珞熬了驱寒的姜汤,用大桶盛着;容珠则给帮忙的百姓发糕点,小手忙得不停歇。
百姓们也自发来帮忙,老人捡石头,孩子搬碎砖,连那曾被王老三欺负的妇人,都抱着刚做好的鞋垫,给工匠们送去。苏大娘带着绣娘们,在刚砌好的墙头上挂了红绸,说是“讨个喜气”。
三个月后,三十间砖瓦新房在城西立了起来。容玥给这片地方取名“安和里”,取平安祥和之意。乔迁那天,百姓们在门口摆了长桌,各家各户都端来自己做的菜,虽然只是糙米饭、腌萝卜,却摆了满满一桌。容宁被乳母抱着,在人群里咿咿呀呀地叫,小手还指着桌上的野菜团子,惹得个老婆婆赶紧拿起一个,小心地喂到她嘴边。
容玥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明白萧太傅说的“善举如星火,能燎原”。暖春社的牌子,已经从坤宁宫的偏殿,变成了安和里的祠堂,里面不仅放着粮物,还多了个“互助簿”,谁家有难处写在上面,邻里看见了就主动帮忙。容瑶画的那些画像,被裱起来挂在墙上,旁边添了新的注脚:“已搬入安和里”“小儿入学”“找到活计”。
入夏那天,容珩和卫蓁蓁来安和里视察。看着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在槐荫下下棋,妇人坐在门口做针线,容珩忽然对萧沅笑道:“朕的女儿们,倒比朕这皇帝做得更接地气。”
萧沅望着祠堂里“暖春社”的匾额,想起柳萱说的,雅诗和明宇都学着给安和里的孩子送书,笑着拱手:“殿下们的心,比炭火还暖,自然能焐热这世间的寒。”
容宁被容玥抱在怀里,小手抓着祠堂门槛上的雕花,忽然咯咯地笑起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容玥低头看着妹妹纯净的笑脸,忽然觉得,这便是最好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像容宁这样,笑得无忧无虑,活得安稳踏实。
暖春社的故事,渐渐传遍了京城。有商户主动送来布匹粮食,有书生来教孩子们认字,连江湖上的药铺都送来药材。容玥和妹妹们依旧每日来安和里,只是不再需要记账,因为百姓们已经学会了互助;容瑶的画本上,开始画巷子里新开的花、孩子们读书的模样、老人们下棋的专注;容宁也学会了走路,摇摇晃晃地跟在姐姐们身后,给每个遇见的人递上一朵小野花。
卫蓁蓁看着女儿们的身影,忽然想起容珩曾说的“江山是百姓的江山”。此刻看着安和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她忽然觉得,这些便是最坚实的江山——不是金戈铁马,不是玉宇琼楼,而是每个屋檐下的灯火,每双笑眼里的光亮,每颗被温暖过的心。
萧沅和柳萱站在巷口,看着雅诗把自己的绣品送给安和里的绣娘,明宇则和男孩子们比赛爬树,忽然相视而笑。原来这世间最好的传承,从来不是权势地位,而是将温暖传递下去的心意——从皇子的整顿吏治,到公主的慈善事业,从朝堂到江湖,从宫墙到巷陌,像条看不见的河,流淌着,温暖着,让这太平盛世,愈发绵长。
入秋时,安和里的槐树叶落了满地,孩子们捡了叶子做书签,夹在容瑶送的启蒙书里。容玥带着妹妹们来看新收的谷子——安和里的百姓在萧沅派人圈出的空地上开垦了亩田,种的谷子刚打下来,金灿灿的堆在晒谷场,像座小山。
“公主尝尝!”去年那个被救的婴儿已经会爬了,他母亲捧着碗新熬的小米粥,非要容玥尝尝。米粥熬得糯糯的,带着股清甜,容玥舀了一勺喂给身边的容宁,两岁的小公主咂咂嘴,伸手还要,逗得众人直笑。
容瑾蹲在谷堆旁,数着新打的谷穗:“这些够安和里的人吃一冬了!明年咱们再多种些,还能酿谷酒呢!”她转头看见容瑶在画晒谷场,忽然指着远处,“四姐快看,柳萱婶婶来了!”
柳萱带着雅诗和明宇,还有几个绣娘行会的妇人,推着辆马车停在晒谷场边。车帘掀开,露出满车的布料和丝线:“苏大娘说安和里的姐妹们绣活好,让我来问问,愿不愿意给宫里的冬衣做些绣样?按件算工钱,不比外面的绣坊少。”
围着的妇人眼睛都亮了。去年跟着苏大娘学绣活的张嫂子搓着手笑:“我们这粗针大线的,能入宫里的眼?”
“怎么不能?”柳萱拿起张嫂子绣的帕子,上面的并蒂莲针脚虽不细密,却透着股鲜活气,“这样的民间样式,宫里还少见呢。”
容瑶立刻拿出画本:“我来画样子!咱们绣些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多喜庆!”容珞则想起库房里有批陈茶,正好给绣娘们提神,当即让人去取。容珠最机灵,拉着柳萱的手问:“婶婶,能不能让我跟着学算账?我想记清楚她们做了多少活,该给多少工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后我成了暴君心尖宠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生后我成了暴君心尖宠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