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温和地示意:“子璋但讲无妨。”
陆瑁的目光在地图上流转,最终落在荆州南部,他缓缓说道:“军师方才言及‘借’南郡之策,瑁以为,此计虽妙,但周瑜毕竟心高气傲,又恐生变。与其与周郎在南郡一地周旋,不如我等先行向孙权释放更明确的善意,将我军的精力,更多地放在荆南的长沙、武陵、零陵和桂阳四郡。”
他指向地图上荆南的广袤区域,继续分析道:“这四郡远离江东核心,曹军在此处兵力薄弱,且民心不稳,我军可趁势而取,迅速扩充实力。同时,我等可向孙权表明,我军并非贪图整个南郡,而是希望能**‘借’南郡西面一部分**,作为我军攻取荆南四郡的门户与后方支援之所。而作为代价,”陆瑁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们可以主动提出,帮助孙权攻取南郡!”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是一愣。张飞挠了挠头,大嗓门道:“帮周瑜攻城?那岂不是便宜了他?”
刘备也皱起眉头,看向诸葛亮:“子璋此计,是何用意?既要借地,又要出力,这……”
诸葛亮微笑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轻摇羽扇,打断了刘备的疑虑:“子璋所言,实为上策!”
他踱步到地图前,指着南郡与荆南四郡的连接处,解释道:“周瑜攻打江陵,必是困兽之斗,曹仁守城,亦是拼死抵抗。若我军此时介入,以‘帮助’之名,既能名正言顺地将兵力部署到南郡周边,又能避免与周瑜正面冲突,更可借机消耗曹仁的兵力。”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看向陆瑁,眼中满是肯定,“子璋提出‘借南郡西面一部分’,并非贪得无厌,而是恰到好处。这既能满足我军北上或西进的战略需求,又不会让周瑜感到我军胃口太大,从而引起他的警惕。而我们主动攻取荆南四郡,则能迅速壮大自身,与江东形成更为平衡的盟友关系。”
徐庶也捋须点头,补充道:“军师此言极是。周瑜攻取江陵,本就耗费巨大,若我军主动相助,可大大减轻他的压力。他既能得到南郡,又不必付出过多的代价,自然乐见其成。而我军则可趁势拿下荆南四郡,待时机成熟,再图南郡,便水到渠成了。”
刘备听闻,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妙哉!妙哉!如此一来,既不伤盟友之情,又能壮大我军实力,更可占据荆州要地,实乃一石三鸟之计!”他看向陆瑁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欣赏。
诸葛亮微笑着,目光深邃,环视帐内众人:“周瑜虽智,却终究是武将出身,性情急躁,易被眼前之利所惑。他以为我们是在帮他,却不知,这正是我们借力打力,为日后基业铺路的第一步。”他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运筹帷幄的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主公,就依子璋之计,我等先助孙权攻取南郡,同时趁势攻取荆南四郡。”诸葛亮语气笃定,掷地有声,“亮自有计策,让周瑜心甘情愿地,将这南郡‘借’给我们!”他并未明说具体细节,却让在场所有人对他的智谋更加深信不疑。
刘备欣然点头:“军师既然胸有成竹,备便依军师之计行事。如此妙计,实乃我军之幸!”
诸葛亮满意地颔首,目光随即扫向下方众将,声音变得庄重而有力:“然而,此计要成,需有人前往东吴,与孙权、周瑜当面协商,晓以利害,促成合作。东吴君臣,皆非等闲之辈,此去不仅要辩才无碍,更需胆识过人,能屈能伸,方可不辱使命。”
他停顿片刻,目光在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身上一一掠过,语气沉稳地问道:
“不知诸位将军中,谁愿为使,前往东吴,与那江东英豪,一较高下?”
帐内,诸葛亮的话语掷地有声,回荡在每个将领的心头。前往东吴谈判,绝非易事。那孙权年少英武,周瑜更是心高气傲,江东群英璀璨,皆是眼高于顶之辈。此去,不仅要面对言语上的交锋,更要身处虎狼之境,稍有不慎,便是身败名裂,甚至性命不保。一时间,除了关羽、张飞、赵云等少数几人,其余将领皆面面相觑,无人敢贸然应声。
就在这短暂的沉寂中,一道身影从席间走出。陆瑁,身姿挺拔,面容清秀而沉静,他上前一步,抱拳拱手,朗声说道:“主公、军师,若不嫌瑁资历尚浅,此番前往东吴的重任,便让瑁去吧!”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是一惊。张飞瞪大了眼睛,粗声粗气地嚷道:“子璋,你小子莫不是喝多了酒?那江东可是龙潭虎穴,你一个文士,去跟那些老狐狸打交道,岂不是羊入虎口?”
刘备也面露担忧之色,温和地劝道:“子璋有此心意,备心甚慰。然此行凶险异常,江东君臣皆是人杰,子璋虽有才干,但毕竟年轻,恐有不测。不如再从长计议。”
陆瑁却神色坚定,不为所动。他再次躬身,语气恳切而自信:“主公所虑,瑁皆知晓。然瑁敢请此行,并非一时冲动。瑁乃吴郡陆氏之后,家族在江东素有声望,与诸多士族亦有往来。此去,瑁可凭借这层身份,更容易地接近孙权与周瑜,了解其真实意图,探听其内部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