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诸葛亮:“且瑁自幼饱读诗书,于兵法谋略亦略有涉猎。此番前往,定当谨言慎行,以主公大业为重。周瑜虽傲,却也识大体;孙权虽疑,却也重利益。瑁自信能以诚意打动他们,以利害说服他们,最终促成我军与江东的深度合作,为我军顺利入主荆州,打下坚实基础!”
诸葛亮一直面带微笑,静静地听着陆瑁的陈述。待他言毕,诸葛亮才轻摇羽扇,目光中带着一丝深不可测的赞许:“子璋有此胆识与见地,亮心甚慰。”他转向刘备,解释道:“主公,子璋所言不虚。他出身江东名门,此去确实比寻常使者更具优势。既能借其家族之名望,又能以同乡之情,更容易与江东士族建立联系。更何况,子璋心性沉稳,思虑周全,绝非莽撞之辈。此等重任,非子璋莫属。”
刘备见诸葛亮如此推崇,又见陆瑁态度坚决,便不再劝阻。他走到陆瑁面前,亲手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子璋,此去江东,万事当以自身安危为重,切莫逞一时之勇。备在此等候子璋佳音,待你凯旋之日,备定为你设宴庆功!”
“多谢主公!”陆瑁心中感动,再次抱拳行礼。
张飞见状,虽然嘴上仍嘟囔着“小心那周瑜的毒计”,但眼中也流露出几分敬佩。赵云则上前一步,拍了拍陆瑁的肩膀,沉声道:“子璋保重,万事小心。若遇危难,可寻我旧日相识,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陆瑁一一谢过众将,便开始着手准备。他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事关刘备基业的未来走向。
夜深人静,营帐外只剩下巡逻士兵的脚步声。陆瑁收拾妥当,正欲离开,却被亲兵告知,军师有请。他心中一凛,知道诸葛亮定有更重要的事要单独交代。
他来到诸葛亮的营帐,只见孔明端坐案前,案上烛火摇曳,映照出他深邃而睿智的脸庞。帐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氛庄重而肃穆。
“子璋来了,请坐。”诸葛亮指了指对面的位置,待陆瑁落座后,他挥退了左右亲兵,确保帐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此番前往江东,除了明面上的谈判,亮还有两件极其重要的私事,需子璋代为办妥,且这两件事,皆不可为外人道也。”诸葛亮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
陆瑁闻言,心头一震,知道这才是此行真正的核心任务。他立刻起身,拱手道:“军师请吩咐,瑁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军师所托!”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如星海,他拿起羽扇,在案上轻轻敲击着,缓缓说道:“第一件事,便是此行谈判,务必达成我们之前商议好的条件:即助江东攻取南郡,而后我军趁势夺取荆南四郡,并向周瑜‘借’得南郡西面一部分作为我军的立足之基。但切记,与周瑜谈判时,言辞当柔和而坚定,不可与其正面冲突,更不可显露出我军对整个荆州的野心。周瑜心高气傲,又对荆州之地垂涎已久,若让他察觉我军意图,恐生变故。”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你需将此战之利害,摆明在孙权面前。曹操虽败,但元气未伤,北方仍有雄兵百万。若我军与江东因荆州内耗,则曹操必将坐收渔利。唯有孙刘两家精诚合作,方能抵御曹操再度南下。而我军取得荆南四郡,便是为江东巩固后方,分散曹操兵力,实乃盟友之举。至于‘借’南郡西面一事,你当强调乃是为了方便我军攻取荆南,并非觊觎江东固有之地。言语之间,务必让孙权觉得此举对他江东有利无害,甚至是大大的有利,方能成事。”
陆瑁仔细聆听,将诸葛亮的每一个字都牢记在心。他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借”字背后,实则隐藏着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精准把握和对人心的巧妙算计。
“瑁明白了。定当谨记军师教诲,竭力周旋,达成所愿。”陆瑁沉声应道。
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远,似乎穿透了帐幔,望向遥远的江东。
“第二件事,也是最为隐秘,最为重要之事。”诸葛亮的声音更轻了,几乎带着一丝耳语般的神秘,“此番前往江东,子璋务必替亮寻访一人。此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乃是与亮齐名的当世奇才。”
陆瑁心中大惊,庞统之名,他亦有所耳闻,乃荆襄名士,素有“凤雏”之称,与卧龙齐名。传闻此人相貌不扬,却才华横溢,只是性情孤傲,不肯轻易出仕。
“凤雏先生?”陆瑁低声重复了一句,脸上带着不解,“他……他为何会在江东?”
诸葛亮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庞士元心怀天下,却也性情耿直,不为世俗所羁。曹操南下之时,他曾想过投奔,但终究未能如愿。如今赤壁战火平息,他或因某种机缘,或因对江东之地的观察,暂居于东吴境内,也未可知。”
“凤雏先生之才,不下于亮,若得他相助,主公霸业可期矣!”诸葛亮语气中充满了对庞统的推崇与渴望,“此人胸怀韬略,洞察世事,尤其擅长奇谋,若能为我军所用,犹如再添一臂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