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汉中王宫。
春寒料峭,本该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这座象征着汉室最后希望的都城,却被一股彻骨的寒意与死寂所笼罩。
当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信使,用嘶哑的嗓音,将北方的消息带入大殿时,整个朝堂,都凝固了。
“曹丕……篡汉自立……建国号‘大魏’……于洛阳……盖造宫殿……”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一个心怀汉室的臣子心上。而最后那句如同梦魇般的传言,则彻底击垮了王座上的那个人。
“传言……陛下……汉帝……已……已遇害……”
“轰——!”
刘备只觉得天旋地转,耳边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这句话,如同魔咒般,反复回响。他一生征战,半生流离,从贩履织席的少年,到今天裂土封疆的汉中王,支撑着他走过所有苦难与屈辱的,就是那四个字——匡扶汉室。
可现在,汉室,亡了。
那个他誓死要守护的,大汉天子,死了。
“哇——”的一声,一口鲜血,猛地从刘备口中喷涌而出,染红了身前的王案。他再也支撑不住,从王座上,滚落下来,瘫倒在地,发出了如同野兽哀嚎般的,撕心裂肺的痛哭!
那哭声,充满了无尽的悲怆、悔恨与绝望。他哭的,不仅仅是一个皇帝的死,一个王朝的终结。他哭的,是自己那奋斗了一生,却最终化为泡影的理想。
“陛下啊——!臣无能!臣无能啊——!”
他捶胸顿足,泪如雨下,很快便哭得昏厥了过去。
整个成都,瞬间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刘备下令,王宫内外,百官万民,尽皆挂孝。他亲自在王宫正殿,遥望北方,为“孝愍皇帝”,设坛祭拜。
国丧的悲伤,与理想破灭的巨大打击,如同两座大山,彻底压垮了这位年过半百的君王。他一病不起,整日卧床,形容枯槁,再也无心处理任何政务。所有的大小事务,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
丞相府内,灯火通明。
诸葛亮看着堆积如山的公文,眉头紧锁。他知道,主公的倒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病痛,更是整个政治集团,失去了主心骨。天下,不可一日无君。
他找来了太傅许靖,与光禄大夫谯周,一同商议。
“二位大人,”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主公忧伤成疾,国事无人主持。长此以往,人心必散。今曹丕篡逆,汉祚已终。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谯周抚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上前一步,激动地说道:“丞相!此非凶兆,乃是天大的祥瑞啊!”
“哦?”
“近来,成都上空,祥风和畅,庆云缭绕。尤其是在成都西北角,每日清晨,都有一股黄气,粗如梁柱,高达数十丈,直冲云霄!此乃‘天子之气’!更有甚者,我夜观天象,帝星闪耀于毕、胃、昴之间,其光煌煌,亮如明月!此等天象,正应在主公身上!主公乃汉室宗亲,理当顺天应人,即皇帝位,以继承大汉正统!更复何疑?!”
诸葛亮与许靖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断。
于是,由诸葛亮、许靖牵头,联合满朝文武,共上劝进表,来到了刘备的病榻之前。
刘备览表之后,那张苍白的脸上,瞬间涌起一股病态的潮红!他猛地将奏表摔在地上,厉声喝道:“你们……你们这是要陷孤于不忠不义啊!!”
诸葛亮上前一步,从容奏曰:“主公,非也。曹丕篡汉,乃是国贼。您是汉室苗裔,孝景皇帝之后,论血脉,论人心,都理应继承大统,延续大汉祭祀,如此,方是大忠大义!”
“住口!”刘备勃然变色,指着诸葛亮,气得浑身发抖,“孤一生征讨国贼,岂能效仿那逆贼所为,行篡窃之事?!”
说罢,他猛地一甩衣袖,竟不顾君臣之礼,挣扎着起身,走入了后宫,将一众大臣,晾在了那里。
第一次劝进,以失败告终。
三日后,诸葛亮再率百官,入宫求见。这一次,他们长跪于后宫门外,不起。
刘备无奈,只得再次接见。
许靖老泪纵横,叩首于地:“大王!如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天下无主!您若不即帝位,高举义旗,兴师讨逆,又如何能为先帝报仇?如何对得起天下万民的期盼?这,才是最大的不忠不D义啊!您若再推辞,必将尽失民望!”
刘备看着阶下跪倒的一片身影,心中痛苦万分。他长叹一声:“孤虽是景帝之孙,然德薄能鲜,未有德泽布于百姓。一旦自立为帝,与那篡国之贼,又有何异?!”
任凭诸葛亮等人如何苦劝,刘备只是摇头,坚决不从。
眼看强劝无用,诸葛亮回到府中,设下了一计。
他对众人说道:“主公乃重情重义之人,以理劝之,已然无用。当以情动之。”
次日,成都便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丞相诸葛亮,因主公不肯即位,忧心如焚,积劳成疾,已然病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