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元年,冬。
先帝刘备的国丧大典,在经历了数月的哀悼之后,终于,画上了一个句点。昭烈皇帝的梓宫,被隆重地安葬于惠陵之中,与吴皇后合葬。
成都,这座经历了大悲大喜的帝都,也渐渐从国丧的阴霾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秩序。
却说蜀汉后主刘禅,自登基以来,虽然年少,但也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故而对丞相诸葛亮、中都护陆瑁等一众辅政大臣,言听计从,从不干预。而随着先帝的离世,许多追随先帝半生的老臣,如太傅许靖、司徒糜竺等人,也因年事已高,悲伤过度,相继病故。
这使得蜀汉的朝堂,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一次权力的洗牌与交接。
朝廷中一切官员的选拔任用、钱粮的管理调度、诉讼案件的裁决等大小事务,刘禅皆下旨,全由诸葛丞相与中都护府协同裁决处理。诸葛亮主政,陆瑁主军,董允、费祎、蒋琬等人,各司其职,将整个蜀汉帝国,打理得是井井有条,政通人和。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日,早朝之后,诸葛亮并未立刻返回丞相府,而是将陆瑁、赵云等几位核心重臣,留在了宫中的偏殿。
他看着已经褪去一身缟素,换上了龙袍,却依旧显得有些孤单的年轻皇帝,缓缓开口道:“陛下,如今国丧已过,朝局已稳。然,后宫不可无主,中宫之位,亦不可久悬。此,乃国之根本,亦关乎皇家颜面与血脉传承。”
当时,刘禅尚未立皇后。听闻此言,他那稚嫩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红晕,有些局促地说道:“一切……但凭相父做主。”
诸葛亮便与群臣商议道:“自古以来,帝王立后,首重德行,次重门楣。后,乃天下之母仪,其家族,亦是国之柱石。放眼我大汉,有一女子,德才兼备,出身高贵,实乃皇后之最佳人选。”
众臣皆屏息凝神,想知道丞相举荐的,是哪家的贵女。
只听诸葛亮继续说道:“车骑将军张飞之长女,贤良淑德,知书达理,颇有其母夏侯氏之风范。其年方十七,与陛下年岁相仿。车骑将军乃我大汉开国元勋,与先帝情同手足,其功盖世。立其女为后,既能彰显陛下不忘功勋之厚德,又能安抚边疆将士之心。臣以为,可立之为正宫皇后。”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点头称是。
张飞乃是“五虎上将”之一,其兄长关羽,其义兄先帝刘备,其家族,是整个蜀汉帝国,最顶级的军功贵胄。立张氏为后,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最稳妥,也最能凝聚人心的选择。
陆瑁亦是出列附议道:“丞相所言极是。三将军如今镇守雍凉,劳苦功高。立其女为后,亦可使其安心西陲,为国尽忠。臣,附议。”
刘禅本就对这些军国大事没有太多主见,听闻是三叔父的女儿,心中,也多了一份亲近之感。他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下旨道:“既是相父与中都护共同举荐,朕,无不准奏。便依相父之意,纳张氏为皇后。”
数日后,一场虽因国丧而从简,却依旧不失皇家威严的立后大典,在宫中举行。
张飞之女,正式入主中宫,成为了大汉帝国,第二位,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皇后。
而远在凉州冀城的张飞,在接到这个消息时,这位一生粗犷豪迈的猛将,竟独自一人,在府衙中,喝得酩-酊大醉,抱着一坛酒,又哭又笑,状若疯癫。
他一边哭着,为自己那不能亲眼看到女儿出嫁的大哥而哭。
一边笑着,为自己的女儿,能母仪天下。
蜀汉的内政,就在这一件件大事的尘埃落定之中,彻底稳固了下来。
建兴元年,秋八月。成都的暑气尚未完全消退,国丧的悲伤,依旧如同厚重的云层,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数名来自不同边疆的斥候,几乎在同一时刻,策马冲入了成都的城门。他们坐下的战马,口吐白沫,跑死在了宫门之前。而那些斥候,亦是浑身浴血,甲胄破碎,连滚带爬地冲入大殿,带来了五份,足以让天地变色的边疆急报!
“魏国调集五路大军,号称五十万,正从四面八方,攻打我大汉西川!”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第一路,由辽东番王轲比能,亲率十万羌兵,已出塞外,铁蹄如云,直扑我雍凉之地!”
“第二路,由南中蛮王孟获,尽起十万蛮兵,分击我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后方危急!”
“第三路,江东孙权,尽起水陆精兵十万,由陆逊统领,艨艟蔽日,再犯荆州南郡!”
“第四路,魏将曹休,亲提十万大军,已出襄樊,猛攻我荆州北线!”
“第五路,魏主曹丕,已至长安,命大将曹真,率中原精锐十万,兵出陈仓,直取我陇右咽喉!”
“这五路大军来势汹汹,合计五十万,铺天盖地而来,我大汉……形势万分危急!”
五道惊雷,接连在朝堂之上炸响!刚刚才因新君登基而稍显安定的蜀汉朝堂,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与混乱之中!年轻的刘禅,听闻此报,更是吓得面无人色,几乎从龙椅之上滑落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