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印军主力从桐木岭、盐池庙一线后撤至欧家庙、武家堰、八都河一线,标志着豫西鄂北会战进入了更为严峻的阶段。这道新防线依托丘陵、河流,虽不如前一道险要,但经过新三军前期的经营和周卫国(虽被撤职,但其早期部署仍有影响)的弹性防御构思,尚有一定的防御纵深。李锦深知,此线若再被突破,老河口将直接暴露于日军兵锋之下。他果断下令,所有撤至此线的部队,包括韩晓征部、孙立人直属部队等,统由副总司令孙立人指挥,与新三军代理军长方胜利部协同,务必在此地稳住阵脚。
孙立人临危受命,展现出其名将的冷静与魄力。他并未简单地将疲惫之师填入固定战壕,而是迅速调整部署:
1.层次防御: 以新三军原有部队为第一梯队,利用其熟悉地形和预设工事的优势,坚守欧家庙、武家堰等核心支撑点。
2.机动预备: 将撤下来的韩晓征部等相对完整的部队作为第二梯队和预备队,部署在防线后方关键位置,随时准备向突破口投入反击。
3.火力集中: 将能够联系上的所有师属、军属炮兵,以及集团军配属的部分重炮,统一指挥,划定阻击区域,力求在日军进攻道路上形成密集的火力杀伤区。
4. 结合部强化: 特别加强了欧家庙与武家堰、八都河之间结合部的兵力与火力,防止日军故技重施,从缝隙中穿插突破。
……几乎没有休整,猛烈的炮击和步兵冲锋再次席卷而来。
日军的炮火准备虽然因重炮阵地被毁而强度稍减,但其大量75mm山炮和105mm野炮依然在短时间内向欧家庙主峰及两侧阵地倾泻了成百上千发炮弹。爆炸的冲击波裹挟着碎石和弹片四处横飞,刚刚修复的铁丝网再次被撕开,土木结构的机枪掩体在直接命中下轰然坍塌,灼热的气浪和硝烟令人窒息。
炮火刚刚向纵深延伸,尚未散尽的烟尘中便传来了日式步兵特有的、如同潮水般的呐喊和歪把子轻机枪那独特的、略显嘶哑的射击声。日军步兵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他们以小队、分队为散兵线,戴着标志着的屁帘帽,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在九二式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猫着腰,向山坡上的守军阵地涌来。
孙立人指挥部队依托工事,沉着应战。
阵地上,幸存的守军官兵迅速从防炮洞和残存的战壕中跃出,进入各自的战斗位置。各级军官和士官的吼声在枪炮声中此起彼伏:“进入阵地!机枪手就位!注意节省弹药,放近了打!”
当日军前锋进入约一百五十米距离时,守军的火力骤然爆发!
M1919A4勃朗宁中型机枪发出了持续而稳定的“咚咚咚”声,长长的火舌鞭子般抽向日军散兵线,试图将其割裂。配备给班组的BAR自动步枪则以其较高的射速和精度,进行着有节奏的点射,“哒哒哒,哒哒哒”,重点清除日军的轻机枪手和掷弹筒兵。大多数士兵手中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此刻展现了其巨大优势。相比于日军需要手动退壳上膛的三八式步枪,M1那清脆而连贯的“乒勾、乒勾”射击声几乎响成一片,形成了密集的压制火力。八发弹夹打空后,那声标志性的“叮”的弹夹弹出声,往往意味着需要立刻更换弹夹或寻找掩护,也成为了战场上独特的节奏点。
日军同样在猛烈还击。他们的九二式重机枪在较远距离上以精准的点射压制守军火力点;八九式掷弹筒则不断将手榴弹大小的榴弹抛物线射入守军战壕,虽然威力不大,但落点刁钻,给守军造成了持续的伤亡和骚扰。
战士们利用M1加兰德步枪的射速和BAR自动步枪的持续性,以及迫击炮的灵活支援,一次次打退日军的集团冲锋。
战斗迅速白热化。日军不顾伤亡,一波倒下,后面一波又踩着同伴的尸体冲上来,企图依靠绝对的兵力优势冲垮防线。守军阵地前的斜坡上,日军的尸体越来越多。
关键时刻,部署在反斜面和侧翼的60mm和 81mm迫击炮发挥了巨大作用。观测员通过电话或手势,不断将修正参数报给后方的炮班。
“目标,方位XXX,距离XXX,日军第二波次集结地,三发急速射,放!”
片刻之后,刺耳的呼啸声划过天空,数发迫击炮弹准确地落在正在重新组织、准备投入下一波冲锋的日军人群中炸开,顿时人仰马翻,有效地打乱了其进攻节奏。
当日军少数冲近阵地的士兵嚎叫着跳进战壕,试图进行白刃战时,迎接他们的往往是汤姆森冲锋枪狂风暴雨般的扫射,或者是由M1刺刀和工兵铲进行的残酷格斗。战壕内血肉横飞,怒吼声、惨叫声、刺刀碰撞声不绝于耳。
但日军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攻势一波猛过一波,整个欧家庙防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多处阵地陷入苦战,形势岌岌可危。
尽管给予日军大量杀伤,但守军自身的消耗也极其惊人。机枪枪管打得通红,需要频繁更换冷却水或备用枪管;弹药手拼尽全力将弹链塞进机枪,步兵的子弹袋也迅速瘪了下去。伤亡在不断加剧,担架队冒着弹雨将一个个血流不止的伤员抬下火线,但很多时候,伤员的呻吟很快就被更猛烈的爆炸声淹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