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的夕阳,透过实验楼的玻璃窗斜斜切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而窄的光斑。林薇薇抬手按了按发酸的太阳穴,目光重新落回投影仪幕布上——那是她和团队改了不下十版的决赛PPT,此刻正停留在“运营数据复盘”页面,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折线图,像一张需要精心拆解的网。
“再核对最后一遍注册量,从试点到现在,别漏了上周新增的200人。”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圈出“用户增长”板块的标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连续三天,团队都是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外卖盒堆在角落还没来得及收拾,空气中混杂着咖啡和打印纸的味道,却没人喊累——距离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只剩3天,这是他们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团队里负责数据统计的张弛,推了推下滑的眼镜,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注册量总共有1863人,去掉重复注册的37个账号,有效用户1826人,和之前报的一致。”他顿了顿,指着屏幕上的出租周转率图表,“不过上周风扇的出租率有点异常,从75%跳到了88%,要不要备注一下是因为突然升温?”
“必须加。”林薇薇立刻点头,笔尖在笔记本上划下重点,“评委肯定会注意到数据波动,咱们得提前准备好解释,不能让他们觉得数据有水分。”她转头看向坐在身旁的陆承宇,发现他正低头盯着手里的纸质报表,眉头微蹙,手指在“3月复购率”那一行反复摩挲,“承宇,你那边有问题吗?”
陆承宇抬起头,将报表递到她面前,指尖点在“3月复购率12.5%”的数字上:“这里不对。”他说话时语速不快,却带着让人信服的笃定,“我刚才对照了原始订单记录,3月有复购行为的用户是228人,有效用户基数是1826人,算下来复购率应该是12.5%吗?”他拿起计算器,手指按了几下,“1826乘以12.5%是228.25,看着对,但你再看2月的数据——2月有效用户1560人,复购用户195人,复购率12.5%,两个月复购率完全一样,这在初期运营里太少见了,而且我查了3月的订单明细,有12个用户是跨品类复购,之前统计时没算进去,实际复购用户应该是240人。”
林薇薇心里一紧,赶紧拿过原始订单表核对。果然,在3月20日的订单记录里,有12个学生之前租过凉席,3月又租了充电宝,张弛统计时只算了同品类复购,把跨品类的漏了。她重新计算:240除以1826,约等于13.1%。“差了0.6个百分点。”她捏了捏手心,有些后怕,“虽然看起来不多,但要是被评委发现数据计算标准不一致,很可能会质疑我们的专业性,甚至怀疑其他数据的真实性。”
张弛也紧张起来,连忙道歉:“是我大意了,当时想着先统计同品类复购,后来忙忘了补。”
“不怪你,大家都累了。”林薇薇摇摇头,把笔递给张弛,“现在改还来得及,你把复购率修正为13.1%,再在备注里写清楚统计标准——包含同品类和跨品类复购,顺便对比2月的同品类复购率12.5%,说明3月用户粘性在提升。”她顿了顿,看向陆承宇,眼里满是感激,“还好你看得仔细,不然咱们就栽在这个小细节上了。”
陆承宇笑了笑,把报表叠好放在桌角:“我只是习惯了核对数据时多留个心眼。”他其实从下午就开始逐行比对报表,知道复购率是评委关注的核心指标之一——毕竟复购率直接反映用户对平台的认可程度,要是这里出了错,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打折扣。他看着林薇薇专注改PPT的侧脸,夕阳的光落在她的发梢,像镀了一层暖金色,心里突然觉得,这样一起为目标奋斗的时光,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
“对了,盈利预测那部分,要不要再调整一下?”团队里负责财务的李萌突然开口,她手里拿着成本核算表,“之前算的是每月净利润5000元,但如果加上下周要新增的20个充电宝,成本会增加800元,净利润可能降到4200元,要不要把这个变量加进去?”
林薇薇接过成本核算表,和陆承宇凑在一起看。“加,必须加。”陆承宇先开口,“评委更看重项目的真实性,与其报一个完美的数字,不如把可能的成本波动说清楚,再提出应对方案——比如和充电宝供应商谈长期合作,把单价从40元压到35元,这样新增成本就能降到700元,净利润能维持在4300元左右。”
林薇薇点点头,在PPT上标注出“成本优化方案”的补充页:“就按承宇说的来,我们不仅要展示数据,还要让评委看到我们应对风险的能力。”她抬眼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已经晚上七点半了,“大家再坚持一下,把复购率和盈利预测改完,咱们今天就到这,明天早上九点再过来过一遍答辩流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暖婚:总裁的掌心娇又悔又甜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生暖婚:总裁的掌心娇又悔又甜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