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万资金到账的那一天,张凯激动得像个孩子。
我们的“诚心二手车”公司,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在青石市落地生根了。
我们租下了市郊一个废弃的汽车修理厂,把它改造成了一个集检测、展示、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场地。光是装修和设备采购,就花掉了三十多万。
张凯利用他过去在汽车行业积累的人脉,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一个据说是青石市最有经验的二手车评估师老刘,两个精通网络营销的年轻人,再加上几个负责线下接待和行政的姑娘。公司像模像样地开张了。
开业那天,我们搞得很隆重。请了舞狮队,放了鞭炮,红色的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展厅。我看着“诚心二手车”那几个烫金的大字,心里充满了豪情壮志。
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躲在屏幕后面的投机者,而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一个正在改变世界的实干家。
初期的发展,也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
张凯开发的那个小程序,界面简洁,功能实用,很快就吸引了第一批用户。我们主打的“268项专业检测,杜绝事故泡水车”的口号,精准地击中了市场上买卖双方最大的痛点。
尤其是我们承诺“买家卖家直接沟通,平台只收3%服务费”的模式,相比传统车贩子动辄10%以上的差价,简直是一股清流。
第一个月,我们就促成了十几台车的交易。虽然流水不高,利润也很微薄,但市场的积极反馈,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
张凯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带着团队跑业务、做推广、优化流程。他几乎是以公司为家,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
而我,也严格遵守着我的“投资人”角色。我每周会去公司开一次例会,听取张凯的汇报,审阅财务报表,从宏观战略上给他一些建议。
我把我从苏晚晴那里学来的商业模式分析、护城河理论,都用在了“诚心二手车”上。
我告诉张凯:“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诚信’这个品牌。所以,检测环节,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这是我们的生命线。”
“我们不要急于追求利润,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获取用户信任,扩大市场份额。必要的时候,可以烧钱换口碑。”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些零散的车贩子,而是未来可能进入青石市的全国性大平台。我们必须在他们来之前,建立起足够深的本地化壁垒。”
我的这些“高瞻远瞩”,让张凯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止一次在团队面前说:“别看咱们林总年轻,他看问题的格局,比我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这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感觉,比在股市里抓住一个涨停板,带来的满足感要强烈得多。
我甚至开始觉得,做实业,似乎也并不比炒股难多少。只要方向对了,模式清晰了,剩下的,就是执行力的问题。
然而,我很快就发现,我错得有多离谱。
我忽略了所有商业活动中,最复杂、也最不可控的一个因素——人。
第一个出问题的,就是我们重金挖来的那个首席评估师,老刘。
老刘,五十多岁,据说在二手车行业干了三十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一台车有没有出过事故。他是我们“诚信”品牌的基石和技术保障。
为了请他出山,张凯给他开了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还给了他一笔不菲的签字费。
一开始,老刘确实表现得很敬业。每一台车的检测报告,都做得非常详细,一丝不苟。我们平台,也因为他的专业,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但好景不长。
大概在公司成立的第三个月,我开始从财务报表上,发现了一些异常。
我们的交易量在稳步提升,但利润率,却在持续下滑。而且,客户投诉的案例,开始零星出现。
有的客户反映,他们通过我们平台买的车,开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些检测报告上没有提及的小毛病。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总让人心里不舒服。
我把这个问题,在例会上提了出来。
张凯立刻把老刘叫了过来。
老刘拍着胸脯保证:“林总,张总,你们放心!从我手里出去的车,绝对不可能有任何隐瞒!那些小毛病,都是车辆正常损耗,不属于事故范畴。我们的检测标准,是完全参照国标来的,绝对专业!”
他的态度很诚恳,话也说得滴水不漏。张凯选择了相信他。
我也觉得,可能是我们对检测标准的界定,和客户的心理预期,存在一些偏差。
于是,我们决定,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增加更多细节的检查项目,并且在销售时,更明确地向客户告知车辆的正常损耗情况。
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终于,一颗炸雷,引爆了。
一位通过我们平台购买了一辆宝马的客户,把车开到4S店做保养时,被告知,这台车的发动机,有过大修的痕迹,而且维修的手法非常隐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