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北街道,康宁社区活动中心的院子里,几名志愿者正围着桌子打包慰问品——有的在给老人装米和面,有的在贴慰问标签,还有的在核对居民名单,忙得满头大汗。可人群里,23岁的志愿者小林却有些心不在焉,手里的标签贴歪了好几次,眼神时不时飘向窗外。
“小林,发什么呆呢?”社区主任王芳拍了拍她的肩膀,“今天要给20户独居老人送慰问品,赶紧把标签贴好,等会儿该出发了。”
小林回过神,叹了口气:“王主任,我不是不想干,就是觉得有点没方向。上周我们帮老人理发,这周帮居民打扫卫生,下周又要去公园捡垃圾,感觉什么都干了,又什么都没干好。我学的是设计,想帮商户做包装,可一直没机会,现在越来越没成就感,有时候都不想来了。”
王芳也无奈地摇摇头:“我也知道这样不行,可街道100多名志愿者,有医生、有学生、有企业员工,大家特长不一样,却总混在一起干杂活,确实浪费资源。之前我跟季书记提过,可一直没找到好办法。”
恰好这时,季秋水来活动中心调研,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她走到院子里,看着忙忙碌碌却没章法的志愿者,又翻看了志愿者登记册——102名志愿者的信息里,“职业”一栏写着医生、教师、设计师、程序员等,可“服务记录”里,却全是“帮老人理发”“打扫卫生”“送慰问品”等零散内容,没有一项能体现专业特长。
“王主任,召集志愿者开个座谈会吧,咱们听听大家的想法。”季秋水合上登记册,语气坚定,“志愿服务不是‘凑人数、干杂活’,得让大家发挥特长,找到价值。要是一直这么零散,不仅留不住志愿者,也帮不到真正需要的人。”
当天下午,社区活动中心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志愿者——退休医生张大夫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笔记本;大学生志愿者小吴背着电脑,还带着设计草图;企业员工老周穿着工服,刚从厂里赶过来。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季秋水开门见山,“大家觉得现在的志愿服务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和需求,都可以说出来。”
“季书记,我先说!”张大夫第一个举手,“我从医30年,擅长内科,可现在每次志愿服务都是帮老人搬东西、送物资,我的医术根本用不上,感觉白来了。”
“我也是!”小吴接着说,“我学的是新媒体专业,想帮文创街的小店做线上推广,可一直没机会。上次帮商户贴海报,我提了几个设计建议,他们很认可,可没人组织我们深入合作,太可惜了。”
企业员工老周也皱着眉:“我们厂里有20多名志愿者,都有电工、焊工的技能,想帮居民修家电、修水管,可每次都是去捡垃圾、扫街道,技能用不上,大家参与热情越来越低,上个月只有一半人参加活动。”
座谈会开了两个小时,志愿者们提了20多条建议,核心诉求却很一致:“想发挥专业特长,想做有价值、有方向的志愿服务,不想再干零散杂活。”
季秋水把大家的建议一一记下,最后说:“大家的需求我都明白了,接下来,咱们要给志愿服务‘定方向、创品牌’,让每个有特长的志愿者,都能找到用武之地;让每个参与服务的人,都能有成就感。”
(一)分类组队:让特长“精准匹配”需求
接下来的一周,季秋水带着王芳和志愿者代表,逐一走访社区、商户、学校,摸清需求后,开始对志愿者进行分类组队。
“张大夫,您和另外5名退休医生、3名退休教师,组成‘银发守护队’怎么样?”季秋水拿着名单,找到张大夫,“社区里有80多名独居老人,很多人行动不便,需要定期体检;还有20多名留守儿童,放学后没人辅导作业。你们可以负责老人健康义诊和学生课后辅导,正好发挥专业特长。”
张大夫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早就想给老人做义诊,就是没机会。有了‘银发守护队’,我们就能定期上门,帮老人量血压、查血糖,还能给孩子补课,这才是有意义的服务!”
随后,季秋水又找到小吴和15名大学生、年轻党员:“文创街有30家小店,很多商户不会做线上推广,包装设计也很普通。你们组成‘青春助创队’,帮商户拍短视频、运营网店、设计包装,既能发挥你们的专业,又能帮商户增收,怎么样?”
小吴激动地差点跳起来:“季书记,这正是我们想做的!我已经跟几家商户聊过,他们特别需要线上推广,我们这周就能开始!”
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季秋水组织30名有空闲时间的社区居民,组成“邻里互助队”:“你们负责给独居老人送餐、帮行动不便的居民买菜,还要调解邻里矛盾。比如和平社区的李奶奶,儿女不在身边,每天吃饭是难题;张家村的王大妈和李大爷,总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你们多上门走走,既能帮老人解决生活问题,又能化解矛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