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长安,第一场雪悄然落下,将西市的青石板路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白霜。“逸品轩” 西市店的后院里,李逸正和陈先生、阿福围着一张圆桌,桌上摊开着厚厚的账本,旁边堆着几叠铜钱 —— 今天是 “逸品轩” 开业满半年的日子,他们要做一次全面的业绩小结。
阿福手指着账本上的数字,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公子,陈先生,咱们半年来的总盈利算出来了!西市主店盈利一千五百贯(日用品、农具各占一半),东市尊客堂盈利一千贯(高端丝绸、琉璃摆件贡献最大),平民巷便民点盈利五百贯(平价商品、香包代卖各占三成),三个渠道加起来,一共盈利三千贯!”
“三千贯?” 陈先生惊讶地抬起头,手里的茶杯差点晃出茶水,“想当初开业时,咱们只有西市一家小店,启动资金还是李侍郎垫付的五百贯,没想到半年就能盈利三千贯,这速度在长安的商户里,算是顶尖水平了!”
李逸拿起账本,指尖拂过密密麻麻的数字,心里满是感慨。半年前,他带着现代知识穿越到唐朝,顶着 “纨绔子弟” 的标签开起 “逸品轩”,从改良肥皂、设计流水账开始,一步步拓展业务 —— 西市店站稳脚跟,东市高端店打开权贵市场,平民巷便民点收获口碑,甚至还开辟了农具、草本香膏等新业务,如今能有这样的成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三千贯,不仅是盈利,更是大家半年来的心血。” 李逸放下账本,对两人说,“阿福负责日常运营,每天最早到最晚走;陈先生帮咱们把控文化方向,还化解了不少舆论危机;还有王师傅、香料师傅,以及所有伙计,没有大家的努力,‘逸品轩’走不到今天。”
阿福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公子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该做的。要不是公子有这么多好想法,咱们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正说着,管家匆匆从外面走进来,躬身道:“公子,老爷在府里等着您,说要听您的半年小结,还让您带上盈利账本。”
“知道了。” 李逸点了点头,让阿福将三千贯盈利中的五百贯分装在一个红木盒子里,“这五百贯是当初父亲给我的启动资金,今天正好还给他,剩下的两千五百贯,留作后续发展的资金。”
陈先生笑着说:“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李侍郎看到你不仅能盈利,还这么有担当,肯定会很高兴。”
李逸带着红木盒子和账本,乘坐马车返回李府。刚走进前厅,就看到李父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卷书,神色平静。看到李逸进来,他放下书卷,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半年小结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父亲。” 李逸将账本和红木盒子放在桌上,“这是半年来的盈利账本,总盈利三千贯;这里面是五百贯,是当初您给我的启动资金,现在还给您。”
李父拿起红木盒子,打开看了看,又翻了翻账本,眼神里渐渐露出欣慰的神色:“三千贯?比我预想的还多。当初我给你启动资金,只是想让你试试水,没想到你真的把‘逸品轩’做起来了,还做得这么好。”
“这多亏了父亲的支持。” 李逸谦逊地说,“要是没有您当初的信任,我也不敢轻易开商铺。”
“你不用谢我,这都是你自己的本事。” 李父合上账本,看着李逸,语气郑重,“这五百贯你留着吧,就当是我给‘逸品轩’的追加投资。你年轻人有想法,需要资金支持,别因为还钱委屈了生意。”
“父亲,这钱我不能要。” 李逸坚定地说,“‘逸品轩’现在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后续发展的资金也已经预留好了。这五百贯是您的投资,现在盈利了,理应还给您。而且我想让您知道,我开商铺不是一时兴起,是真的想做出一番事业,不让您失望。”
李父看着儿子认真的眼神,心里满是感慨 —— 那个曾经只会改编《论语》的纨绔子弟,如今已经成长为有担当、有能力的实干家。他不再坚持,将红木盒子推回给李逸:“好,这钱你先收着,要是以后需要,再跟我说。对了,盈利三千贯,你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我确实有两个新规划,想跟父亲商量。” 李逸坐直身体,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第一个是拓展‘餐饮线’,在西市店旁边开一家‘逸品小厨’,卖现代改良的唐食;第二个是建立自己的‘工匠工坊’,培养专属工匠,不再依赖外部合作。”
“拓展餐饮线?建立工匠工坊?” 李父皱了皱眉,“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长安的酒楼、食铺多如牛毛,你凭什么能站稳脚跟?建立工匠工坊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还要培养工匠,风险不小,你想清楚了?”
“父亲,我已经想清楚了。” 李逸解释道,“先说餐饮线,我要卖的不是普通唐食,是‘现代改良唐食’。比如番茄,刚从西域传入唐朝,因为味道酸涩,少有人吃,我可以改良成‘番茄炒蛋’‘番茄汤’,酸甜可口,肯定能吸引顾客;还有玉米,现在大多用来喂牲口,我可以做成‘玉米饼’‘玉米粥’,既饱腹又美味。这些食材成本低、少有人做,咱们能抢占先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