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就在这种既有条不紊的紧张学习,又不乏温情脉脉的短暂休闲中,悄然滑向了终点。当最后一门专业课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吴普同放下笔,揉了揉因长时间书写而略显酸胀的手腕,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充实而平静的满足感。
这学期,得益于他近乎严苛的规划和强大的执行力,所有的目标都再次如愿以偿地达成。更具挑战性的计算机四级考试,在经历了更多与复杂算法和网络协议的搏斗后,有惊无险地飘过;新报的四门自考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概论》以及另一门专业课程,也全部顺利通过,成绩甚至比上学期还有所提升。马雪艳则彻底摆脱了英语的阴影,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完成了本专业的课程,成绩保持稳定。
学期的结束,意味着漫长暑假的开始。校园再次被一种混合着解放兴奋与离别愁绪的气氛所笼罩。宿舍楼里,行李箱的滚轮声不绝于耳,告别声、相约声此起彼伏。
316宿舍里,康大伟和梁天赋早已不见踪影,想必是奔赴了各自更广阔的“社交战场”;李政和杨维嘉则只是简单收拾,准备留守学校,继续他们的考研大业;李学家依旧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慢吞吞地打包着行李;张卫平则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离开。
吴普同也在收拾行装,但他的心情却比往年多了几分复杂的牵挂。马雪艳站在他旁边,帮着他叠衣服,眼神里满是不加掩饰的眷恋。这个学期,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尤其是在马雪艳通过四级后,她那种全身心的、静谧的陪伴,早已成为了吴普同生活的一部分。骤然要分开近两个月,对她而言,实在是一件难熬的事情。
“暑假……好长啊。”马雪艳轻声嘟囔着,手里无意识地捏着吴普同一件衬衫的衣角。
吴普同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她低垂的眉眼和微微撅起的嘴角,心里软成一片。他想起国庆节时她在家里的融洽,想起母亲私下里对他说的“艳子这闺女实在”,一个念头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
“要不……”吴普同试探着开口,“你先跟我回家住几天?反正家里新房也空着。等你待够了,我再送你回景县。”
马雪艳猛地抬起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落入了星辰:“真的?可以吗?”惊喜过后,她又闪过一丝羞涩,“会不会……太打扰叔叔阿姨了?”
“不会。”吴普同肯定地摇摇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我妈肯定高兴还来不及。上次你走后,她还念叨了好几次,说你这孩子懂事勤快。”
“那……那我就去住几天?”马雪艳的声音里带着雀跃和期待,之前的离愁一扫而空。
于是,行程就这样定了下来。两人先一同回到了西里村。
再次踏入吴家那座整齐的、带着小院的排子房,马雪艳的心境与上次作为“客人”来时已大不相同。少了那份初来乍到的生疏和小心翼翼,多了几分熟稔与自然。
“阿姨,叔叔,我们回来了!”一进院门,马雪艳就声音清脆地打招呼,脸上是明朗的笑容。
李秀云闻声从厨房里出来,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看到他们,尤其是看到马雪艳,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哟,艳子也来了!快,快进屋,外头热!”她热情地迎上来,很自然地就拉住了马雪艳的手,那种亲昵劲儿,仿佛马雪艳不是偶尔上门的客人,而是常归的女儿。
吴建军也从屋里走出来,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看到马雪艳,还是努力挤出一个算是和蔼的笑容,点了点头:“来了,好。”
这次,马雪艳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小心照顾的“娇客”。她放下行李,喝了口水,就很自然地挽起袖子,走进厨房:“阿姨,您这是在和面?要蒸馒头吗?我来帮您吧。”
“不用不用,你坐着歇会儿,坐车累。”李秀云连忙摆手。
“我不累,阿姨。我在家也常帮我妈打下手呢,虽然手艺不如您,但揉个面还行。”马雪艳说着,已经熟练地拿起旁边空着的盆,准备舀水洗手。
李秀云看着她这不见外的勤快劲儿,心里更是欢喜,便也不再阻拦,笑着指点:“面就在那个袋子里,水要一点点加……”
厨房里,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一个揉着面团,一个准备着蒸屉,絮絮叨叨地聊着天。马雪艳不再是那个只谈论学业和城市见闻的女大学生,她会问李秀云“这酵头是上次留的吗?”“蒸馒头火候怎么掌握最好?”,问题朴实而接地气。李秀云也乐得传授这些过日子的经验,气氛融洽得如同母女。
吴普同在一旁看着,心里暖洋洋的。他注意到,母亲看马雪艳的眼神里,除了最初的喜爱,更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疼惜。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马雪艳真正地融入了吴家的日常生活。清晨,她会和吴普同一起起床,帮着李秀云准备简单的早饭——虽然她的厨艺仅限于煮粥、热馒头和切咸菜,但那份参与感让她乐在其中。白天,吴普同有时会跟着父亲去地里看看庄稼长势,或者去旧房那边归置一下零碎物品,马雪艳也会跟着一起去。她有时叫不出某些农具的准确名称,但她会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吴普同讲解,偶尔提出一些带着学生视角的、略显天真却充满求知欲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