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桥从深蓝色工装裤口袋掏出一封折叠整齐的信件交给妻子。
接到信件杨双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开,反而看起来寄信地址,地址是一个对她全然陌生的城市,甚至不属于任何一个省会。
王启?当年下乡知青,通过公社举荐,跟在丈夫身后的学徒工,挺会来事的一个人,前年他家托了关系将他调回家。
还记得当时丈夫对他的评价是,不适合搞技术,是搞销售的好手。
钱桥悠悠地开口:“王启在珈城开了一家彩色电视机厂,邀请我去珈城工作,我技术入股给我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个人开的厂,属于私人厂。
私营厂自负盈亏,现阶段国营厂的所有福利全部没有,比如在育儿方面帮助她很多的育幼院以及幼稚园,还有医疗、住房、养老。
最重要还是社会地位,现在人人都向往有一位“铁饭碗”工作,宏远电视机厂效益在全市工厂排名一直名列前茅,逢年过节厂里发的物资让很多人羡慕。
杨双观察丈夫表情,应该是想去的。
她没有着急回答,先打开信件快速浏览,不得不说王启开除的条件很诱人,年终有股份分成,每月有工资,连带她安排工作,甚至家里四个孩子读书问题解决,给安排进当地机关幼儿园和小学。
只是,私人厂没有任何保证。
他们一家六口携家带口过去,万一王启厂子破产,他们要何去何从?
但,研究出一台国产化彩色电视机是丈夫的梦想。
“条件很诱人,而且与你设想不谋而合,我支持你去。”杨双放下信件说,“你不是一直去津城看看第一条从国外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吗?王启在信件上说可以搞到推荐信。”
“那你和孩子怎么办?”钱桥看向妻子,“不论是孩子与父母、还是夫妻之间不适合长时间异地,要走一起走。”
杨双沉默,家里大大小小四个孩子,不是说走就能走得开。
今夜两人辗转反侧。
天蒙蒙亮两人才睡一会,隔壁邻居大妈养的公鸡孜孜不倦提醒着大家该起床了,要上班了。
两间面积相当四方四正的次卧如出一辙,靠墙摆放着一张上下铺,对面是一面犹木匠打的顶天立地衣柜,两端各放着一张书桌。
闹钟响起,钱温从床上爬起来,换上昨晚准备好的衣服,将被子折叠整齐,从上铺爬下去从被窝中把睡得香甜的妹妹薅出来。
一个没忍住亲了一口,真乖。
“绾绾,醒醒,要起床了。”
叫了几声,小家伙终于舍得睁开水亮亮的眼睛,奶声奶气喊道:“姐姐。”
“快,要换衣服。”
听到换衣服,钱绾成功开机。
双手一撑从床上爬起来,在钱温辅助下换上衣服,两姐妹离开房间,去外面水池洗漱。
钱温将妹妹交给等在一旁的大哥盯着刷牙,钱敬带着水汽进入姐姐妹妹房间给小妹折被子。
整套程序下来二十五分钟。
钱誉在主卧门口告知父母,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去食堂吃早餐。
“钱和票在抽屉自己拿。”钱桥语气中带着几分倦色。
他家孩子玩心重,胜在一个个很贴心,从小大的带小的,很少让夫妻俩操心。
现在时间段就餐的食客绝大部分只厂里的小孩们,一份奶一个鸡蛋一个包子是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早餐标配。像同钱绾年纪差不多,一杯奶一个鸡蛋足够,当然小胖墩除外。
吃过早餐钱绾牵着姐姐的手去幼儿园。
距离幼儿园有一段距离,钱绾大声喊道:“秦老师,你今天好好看呀!”
在众多老师打趣笑声中,成功让秦老师红了脸。
秦老师走过去牵起钱绾的手,蹲在地上柔声说:“今天绾绾也是自己起床吗?”
“不是,”钱绾摇头,“姐姐帮我穿衣服,哥哥帮我刷牙。”
“那也很棒了,”秦老师看向钱家三个大孩子,眉眼带着淡淡笑意,“你们都很棒。”
突如其来的夸赞,让三个人红了脸。
钱敬对妹妹说了句:“学不进去不学,吃喝玩乐就行”。
说完拽着哥姐,跑着离开幼儿园视线范围。
惹的所有老师爆笑不止,好一个学不进学不去,吃喝玩乐就行。
得亏钱工和杨会计两个人赚得多,不用补贴家里,不然真的不一定能养活四个孩子,一个个养得特别好。
进入幼儿园的钱绾,先在教室巡视一遍,教室里没有小朋友,玩了五分钟玩具,跑出教室站在门口,牵起秦老师的手。
她笑眯眯地说:“秦老师,我来接小朋友。”
“好哇。”
时间还早,幼儿园学生不多,基本是上早班工人提前送来。
通往小学那条路,几乎见不到什么背着书包的孩子,钱誉、钱温和钱敬放慢脚步,慢慢往前挪动。
小学门口红领巾督察员准备收摊,小学大铁门即将关上。
三人仍然慢慢吞吞往前走,看的门卫大爷心急如焚,不停地催促三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之小钱劝学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八零之小钱劝学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